你可以抱怨这个时代诸多的不是,可有一点,你应当心怀感激——这个时代,让每一个想要读书的人,都能以最低的代价找到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而阅读,正是这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学习方法,从古至今。
在我小的时候,90年代到00年代初,阅读并不像现在这么容易。我的成长环境,让我有机会从小培养阅读习惯。但那时,我的涉猎范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知识储备,这表现在家中“藏书”的类别,以及父母对我的指引。
比如那个年代作为知识分子的父母,都喜欢教孩子读一些世界名著。可所谓“名著”,其实内部分化十分严重,并不是每一本都符合孩子的阅读条件。而在父辈的成长环境里,并不是所有的名著都唾手可得,因此对于名著的划分,他们自身也不甚清楚。所以我在阅读那些名著时,很多情况下只是站在新华书店的“世界名著”书架下囫囵吞枣——在一个适合儒勒凡尔纳的年纪里,又怎么可能接受得了列夫托尔斯泰呢?
另一方面,许多书籍本身,在我小的时候也不算便宜。比如2000年左右,用20元买一本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那时,我的身边即使是比较阔绰的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也都是按5毛、1块来计量的——而绝大多数低年级小学生,压根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零花钱。好在我家在买书方面从不含糊,我自身也耳濡目染地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可是现在,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阅读越来越成为一种有的放矢。你可以在许许多多的书籍评分类网站上,找到关于书籍的评价和阅读体验。甚至你可以按照类似“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名著”“适合提升年轻人自我修养的书”“文学性较好的小说”等标准进行检索。你可以根据读者的投票来排序,根据点评的热度进行参考。如此一来,在适合阅读《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年纪,必然不会贸然地尝试《战争与和平》。
更进一步,当你为了学习,为了提升自己某一方面的知识储备,互联网会融合所有符合你要求的信息,将最符合你的书籍罗列在你的眼前,供你挑选。你想学习理财入门,你能够找到《穷爸爸富爸爸》《小狗钱钱》;你想学习计算机基础,你会得到《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你想练习大学数学,会有诸多符合你推荐需求的美国或苏联数学教材;你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创作,你会发现王力的《诗词格律》……每一次学习和探索,都能瞬间为你开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你所要做的,仅仅是在备选方案中做一次选择,沉下性子去阅读,去钻研,去体会。这是多么简单而直接的学习方法啊!
另一方面,书籍本身,也在慢慢变得廉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无比优越的特性。应当怎样赞美中国出版书籍的性价比呢?简单而言,在2000年左右标价20元的书,经历几番修订重制后,在2018年也许不过40元,就算是精装典藏,也许不过60元。但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收入,相比于20年前应当有5—10倍的提升(比如在2000年左右月收入1000元相当普遍,而今天月收入7000元者也不计其数)。这当然是因为互联网媒体行业对纸质书需求的冲击。而阅读电子书本身也是一种十分廉价的阅读方法,如果你买到手的阅读器真的被物尽其用,那么你后续每一次购买和阅读电子书都是在省钱。
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将读书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分享给了大众,只要你愿意,你尽可以找到一本又一本廉价而高效的书,让其中的知识、智慧、方法转化为自身的财富。也许与更高层次的人们相比,你的生活环境、工作形式、外部条件等都可能处于劣势,但至少在读书上,你完全可以和所有人一碗水端平。
事实上,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遇到的每一个生活、学习、工作、感情上的困惑,都曾经在历史上一遍又一遍地上演,这些困惑及相应的思考和解答,很大概率都曾经被前人,特别是经验丰富而又充满智慧的前人记录在册。如果说读一本恰到好处的书,就能品味前人的智慧,就能学习亘古流传的真理,那么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阅读呢?
感谢这个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