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妈妈做油饼子,叫我来帮忙。老家的油饼子和别处不同。得用发面,发好后用些苏打,揉均匀,得先做个小面团看看是否刚好。苏打特别重要,加多加少都不行。多了馍馍发黄不说还不好吃,少了馍馍发酸也不好吃。一般都得试几次,等到刚好了,就可以下锅了。
煎油饼子的植物油得先加热到冒烟,用妈妈的话说就是油熟了。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面饼放进锅里。前面的一系列都是妈妈做,接下来就该我了。呵呵,其实我就等着一面煎好后,给油饼子翻个身,然后等到熟了后从锅里捞出来。貌似很简单的事啊!可我不知道啥时候给油饼子翻身,不知道它啥时候好,都得妈妈随时提醒。就连捞它这么简单的事,也得一个一个的来。你是不是想说,那不就得一个一个的来吗?可是妈妈可以一次捞出来四个的。每根筷子上串一双呀!我试着一次捞两个,结果费了半天劲却以失败告终。
我和妈妈一边做着馍馍,一边聊着和油饼子有关的事情。妈妈说我爸以前最害怕做油饼子了,我说我也害怕。
以前生活条件差,直到过年的时候才做,而且一次做一大缸。用老式的灶台,烧的麦草,加多了火太旺油饼子焦了,放少了温度低了又不长咬不动。在灶台地下一坐就是一整天,时不时的还要挨妈妈的批。而外面却是热热闹闹的景象,伙伴们的喧闹声不断穿过门缝钻进我的耳朵里。好像他们都不用帮妈妈干活似的,心里越着急,手里就不停的往灶膛里加柴,一会儿锅里的油饼子就焦了。而在我还小不能帮妈妈烧火的时候,是爸爸不得不放弃打牌的时间帮忙的。
妈妈说那时候哪有现在方便,火想大就大,想叫它小就小了。可能妈妈也想起了一些往事。我说是啊!以前做油饼子多慎重,都像举行仪式一样。每次做油饼子之前,妈妈一定是先关好门,再拿着菜刀在锅底画一个十字,然后再从锅边绕一圈,最后菜刀要压在锅边上,做这一系列的事情时表情严肃,心无杂念,虔诚的就像膜拜神灵。
和面的全程不用刀切,用手唰一下揪一团面,轻轻一团就一圆球,轻轻一压就一圆饼,食指再使劲一压又一圆,拿起来来回一扯,顺势放进锅去了。
万一油不小心从锅里溅到地上,妈妈就会陪一堆的罪,上至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下至灶王爷土地佬。个个都惹不起,害怕神仙们怪罪自己浪费粮食。那时候我就特别的不屑,但是基于对妈妈的尊重嘴上是不说什么的,现在我才明白了一点,其实那只是人们对食物的敬仰。
映像特别深的就是每到了腊月里,乞丐就特别的多。他们是真的乞讨者,背个背篼拿跟打狗棒,挨家挨户的要馍馍。他们衣衫褴褛,走路缓慢,语气柔和羞涩,眼神里尽是哀婉,见了人只是大爷大娘婶子阿伯的叫。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村子里来了要饭的是一件大事,我们可不管他们是多么可怜,找个高高的地方爬上去瞅,看到他们马上要到同伴家了,就赶紧喊着叫人家回家关门去。快到我家了,我也赶紧回家,在里面把门回死。等他们来的那段时间真是兴奋,想偷偷的看看,又怕刚好被人家看见了。激动的不知干啥好。其实他们根本不敢敲门,也不敢大声叫,只是轻轻的说,大爷大婶们,给点吃的吧!敢这样在门外说话的都已经是胆子大的了,好多的乞讨者看见门反关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就默默地走开了。
每次在这样的时刻,妈妈总是不顾女儿的面子,她就把门重新打开,也不会大声的呵斥我。等到乞讨者来到我家里时,妈妈就会拿出油饼子,只是随手抓一把,也不管是几个。乞讨者满脸感激,不停说着感谢的话,妈妈只是微笑,也不多说什么。趁着妈妈把油饼子放进他们的布袋子的时候,我总会看见布袋里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馍馍。而金黄色的油饼子却少的可怜。等到他们千恩万谢的离开我家时,满以为妈妈要一顿批评教育了。不是了,她还是会去干自己的事,连一句以后不要这样了都不说。
以前,谁家的媳妇煎油饼子不费水(老家把煎油饼子的植物油叫水),外表金黄里面干干的,那满村子的媳妇都得去讨教讨教;到后来,谁要是能把油饼子煎得肥肥的,一咬一口油,又得去学习学习。到现在,油饼子不能太肥也不能太干,要恰到好处,而且一年得煎好几次。凡是逢年过节了做,亲戚朋友来了做,割麦子打场了也做,唱戏敬神了更要做,总之就是想做就做,再也不会顾虑没油了,没面了,没柴了。用妈妈的话说,这个液化气煎油饼子真是好,顺手。
妈妈越来越喜欢做油饼子了,总觉得油饼子比别的馍馍好。每次我们回家她就做,临走还要拿一些,可我却老觉得用满锅的油煎油饼子真是浪费。并且呢我们又不大喜欢吃,每次都有一些放得干干的咬不动的,最后不得不扔掉,真是可惜。很委婉的给妈妈提醒过几次,妈妈却依然如故。或许对于成长在那个穷得吃不饱饭的时代里的妈妈来说,有吃不完的油饼子就是最好的日子。所以妈妈总是把最好的给我们了呢,而我们却不知感恩,真是辜负了妈妈的一片心啊!
最后,祝愿天下妈妈都能身体健康,平安快乐!一生幸福,儿女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