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高源,正读大一,写了一篇学习经验的文章《如何突破写作瓶颈》,读了很感慨:卷面上的分数太抽象,不能真正表达学生学习过程的经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成就即使作为作为老师也不完全明晰;优秀学生不仅仅是教出来的,除了教师的引导,更多是自我的主动进化;学习包括考试中取得的成就究竟是怎么来的?怎样的学习是真正有效率有价值的学习?
时下对“深度学习”有太多关注,借助这篇案例,谈谈对深度学习的理解认识。
先整理一下案例(文章较长,但整理之后,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就丢失了啊)。
《如何突破写作瓶颈》(高源)
一、素材积累
(一) 三个板块
1、 名言
2、 事例:个人建议围绕核心价值观关键词分类整理,或者在每条素材前注上分类标签,打包记背——否则每次复习都如观万花筒,考场上只能拾起零碎的记忆。以关键词为核心延展开一张素材网络。
3、 语段
(二) 两个理念
1、 成本意识:考虑时间成本是应考生的必备素养。一些干货能贴就别抄,记背时只从中提炼关键词;大段范文也别图一时爽快全部贴上,宁只留瘦削的精粹,也不要丰腴的废话。高三常能碰到能打动我的语段,我会首先问“它的亮点在哪儿?”这种筛选归类也是一种素材内化的过程。
2、 “无用”精神:每周日午后,我都怀抱养生的心态,嘬一口茶,缓缓地抄那些能够触动我的文字,无论散文或诗或零碎的譬喻。放空or练字在次,主要是抛光灵感、维持语感。
(三)运用:平时写作前,可以把要用的素材或要学习的段落模式等列出来,然后顺着逻辑编织到自己的文章里。或者只练习一个分论点的写作,然后借鉴所积累的为它抛光。
二、写作
(一)、底层逻辑:逻辑清晰与否直接决定行文的流畅性,再者干涉标题、开头结尾和分论点的联系,甚而影响语势和表达效果。
(二)、设计感:很想分享一种思维方式,即:不要认为自己是在一字一句地写文章,而是去高屋建瓴地打造、“设计”一篇文章。要追求篇章的设计感。
(三)考场模拟:整个高二,我的写作过程都是“一支笔,一张纸,一个构思三小时”式。对高一、高二的同学,我会建议这种慢速打磨的提升方式。高三的作文训练会被语文老师安排在晚自习定时。考场模拟的另一个误区就是,过于在乎考场技巧而忽略了能力提升。这一点上,请要求自己进行高质量构思。把自己一次次逼到墙角,才会有真的突破。
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并不是对写作的认识,我想说的是对学习本身的认识。
有时候,我们没有必要把一些时下流行的学习概念框定在一个所谓正统的标签下,更多要有自己的理解与把握。比如“深度学习”更多来源于西方,来源于认知心理实验,或者有时候说“深度学习”是指人工智能、计算机算法等,其语境、文化基因、认知对象是不一样的。
我们基础实践教育领域内的“深度学习”我认为就是深度认识学习,研究什么是真正的有价值、有效率的学习,怎样拓展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指向学生素养提升的学习成长。
“深度学习”应该从全方位的视角来检阅:
一、从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来看:浅层学习只是对知识、信息的简单记忆、机械地死记硬背,只知道问题的浅表答案。深度学习是指深入理解概念,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知晓知识源流,通览知识体系,还能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也就是说深度学习就是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知识间的有机联系,旨在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的学习。
二、从学习方法的运用创造上看:浅层学习只是被动接受别人的指令,机械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或缺乏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思维工具,线性完成学习要求,不能形成自己的经验总结。深度学习通过长期的学习有自己总结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思维工具,并且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运用、优化、创造,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经验总结。
三、从学习动机情感方面看:浅层学习就是被动学习,对学习更多感受到的是负担包袱,受他人或某种狭隘目的驱使,缺乏学习兴趣,热情不足,难以持续,遇到困难退却或逃避。深度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在学习中能够寻觅到乐趣,有自己理解的学习价值与意义,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是可持续的学习坚持,能够不断突破学习困难和障碍。
四、从对学习的组织执行上看:深度学习是对学习目标、要求、任务、资源、策略等进行系统性、计划性的整体安排和执行,有自我积极反馈与评价,并不断优化、不断提高。浅层学习正好相反,没有或缺乏计划、组织,或者只有线性、机械任务驱使,没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组织安排和执行,学习水平长期停滞不前。两者的高下差别不仅体现在对学习处置的自身行为上,也表现在对学习内容对象、资源等的组织把握上。
五、从学习的效果成就上看:浅层学习让学习者只有知识的简单累积,只是应付考试等狭隘的功利要求,学习成为外在的负担和强加的要求,难以有自身素养的提高,更难创造生活幸福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度学习让学习者能够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天赋的潜力,学习成为自我唤醒、自我生成、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学习者通过学习成就享受生活、创造价值、适应未来。
在这些视角上检视了深度学习之后,再来看给出的案例,我们能够明显捕捉到一个优秀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取得的学习成就,从中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有价值、有效率的学习,深度学习有哪些表征值得我们把握?
“写作”,——或者狭隘点“高考作文”作为一个学习项目,一般学习者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被动应对策略,而高源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的规划,项目学习体系架构非常完备,板块明晰,内容构成逻辑紧密;项目学习时间跨度长,学习计划呈现阶梯型的成长态势;有操作性,在内容板块中有具体的训练策略,知识能力形成网络成长连结,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达成自己的小目标,最后形成整体的学习把握以及全面的素养提升。总之对于“写作”不是字句、段落、篇章的点线应对,而是建构包括资源利用、时间规划、情景适应、方案执行、方法工具等等系统性的学习工程。而且这样的工程实施,即使是在高三,作者依然抱有周日午后的“养生”情结,学习的智趣抵御高考的压力与负担,带来持续性的学习动力。这样的学习不仅是知识能力的累积,更是自我潜能的激发,是自我创造、自我超越的学习成长。这样的学习成就一定为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真正的学习的幸福。
所以,深度学习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或单纯的“信息加工”过程,还是学习者动力情感、价值态度共同酿造的过程,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规划系统资源,整体组织实施的系统工程,指向真正的学习幸福。
作为一名老师,也许自身对学习的认识与把握并不一定比学生强,所以要向优秀学生学习,加强对学习的深度理解,只有对学习有更有高度、更本质的认识理解,才有对普遍学生进行有效的有价值的学习指导,才能形成自己不断提高的整体的、系统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有价值得学习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