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带着女儿和外甥女一起走进电影院,因为暑假嘛,带孩子放松放松。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后,就看点轻松搞笑的影片,那就首选搞笑组合沈腾、马丽的《抓娃娃》。事先也没太在意这个影片到底在传达什么!随着看似离奇剧情的展开,大家的笑声是此起彼伏,看着,笑着,可是慢慢地,我在一片欢笑中审视自我,在电影剧情的不断推进中反思教育。
《抓娃娃》讲述的是沈腾饰演的富豪马成钢和马丽饰演的春兰夫妇因为大儿子没有被好好教育,决定用心培养小儿子马继业成为接班人的故事。不惜伪装成贫困家庭,进行苦难教育,他希望在小儿子身上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看着看着,你会知道它不仅是一部喜剧,它反映的是我们当下的各种教育问题。特别有以下几点感触: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控制的对象。
最后,孩子马继业发现家里原来背后一直有一整个团队来负责自己的教育成长,就连奶奶都是请的名师假扮的,一个院子的邻居都是为了他的学习请来的演员。知道所有真相后,他忍无可忍,痛不欲生,在高考试卷上只画了一只飞翔的老鹰愤然逃出考场。后来富豪爸爸面对儿子丝毫没有觉得任何不妥,还对儿子说:这是给你的惊喜,以后你就是有钱人了,享受这一切吧!但,孩子这样想吗?不,他看着父母仿佛看着外人一样失望的说:你们是哪两位老师? 杀伤力太大,他甚至怀疑父母都是假的。马继业无语离开,父亲在身后大喊:你以为是我们操纵了你的人生,可你也操纵了我们的人生!马继业没有回头,他一个字也懒得说。记得詹大年校长在《好的关系 好的教育》一书中说过:家长认为最好的,孩子不认为是最好的,家长认为家庭什么都有,孩子认为很多东西没有。是啊,大人以为这么做是为了孩子好,自以为为孩子付出了所有,但从来没想过这是孩子的人生,不是自己人生的延续。所以希望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总说,我生了你,养了你,怎么怎么样。可孩子会说,你生我时,和我商量了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活生生的人,我们彼此独立,放过孩子,就是放过自己,不是谁操纵谁,共同成长。
不是控制,而是陪伴。
记得影片中饰演“奶奶”的萨日娜老师在一个采访中说到: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自然而然的生长,我们也没有做过父母,让我们共同成长。是啊,不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也不是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多。他慢慢会有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我们替他选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守护并引导,成为花或树都很好。
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在当前AI可以替代很多人的工作的时候,如果还培养只会死学知识,只会考试的人,以后某种层面是拼不过AI的。那我们应该培养孩子什么能力?那我们应该想哪些是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比如,对事物的好奇心与创造力,爱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这样,无论何时,无论面对何种新知识,他们都能够快速学习,无论何时,他都是具有独立自我思考能力的个体,他都能够适应社会,自洽生活。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在这世上都只有一程。就让我们学习怎么做合格的父母,好的父母,孩子学习怎么成为好的自己,合格的公民。让我们相互陪伴,互相学习,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