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找不到意义是不是就想放弃?
今天继续学习《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我目前所处的阶段就是阶段三,倦怠期【第 22 天~ 第 30 天】,在这个阶段里会感到厌烦,失败率 18%。那倦怠期其实就是“习惯引力”最后的反抗。
在第三阶段的“倦怠期”中通常会出现这么几种症状:感觉厌烦提不起劲;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其实这种情况我们会经常出现。像我们平时备课时间连续不超过三小时。因为在做题三个小时之后,整个大脑就会行成固性思维,对于其中许多的变化感知变小。这时候就需要自我活动。添加一些不同的变化,让自己的思维发散一下,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所以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最后阶段的倦怠期最容易产生一成不变的感觉。这时候可能会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会产生不满足感。这些情绪都会化为“好像没有意义”“好无聊”“感觉好烦”等放弃行动的借口,而找各种放弃行动的借口也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另外,倦怠期是身体已经逐渐习惯新行动的时期,乍看好像这个时期行动已经成为习惯,但如果在这时疏忽大意,最后也很有可能会失败。
那该如何应对呢?
对策一:添加变化。
经常做一件相同的事情,会给人一种一成不变的感觉,在这个阶段,可能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产生不满足感。
因此一旦感觉一成不变时, 若是能花点巧思添加变化的话,就能够有效应对倦怠期。所以,请多多思考不同的变化方式吧。
添加变化就是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新的色彩,改变之前那种单调性,以崭新的心情重新出发,而之前明显不足的动力会再次加满,这样的行动才会更加持续。
例如我最近培养的两个习惯,一是坚持读书,每天之前阅读一小时。可能不会持续的读一本书,而是多种内容同步进行;再一个,坚持输出,无论自己写的东西文采怎样,还是要坚持去做,因为只有在输出的同时,我才会更加积极的思考,关于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学习到的每一个知识点。不同的内容,会产生新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会在不同的内容中得到相通的知识点。这样的阅读效果会更有效更积极些。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另一种对策:计划下一项习惯!在倦怠期中,还有一件事必须预先做好,就是“思考下一项要挑战的习惯,并开始拟定计划”。定好培养习惯之后的努力目标,会不断增加好的习惯。
在计划下一项习惯时,一定要注意时效性,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要不然会成为自己的一个负担。
比如说我要分享一下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就应该在规定的30分钟内将内容编写出来,并在十分钟之内发表到自己的个人分享圈里。所以对于这块的分享提炼只能用40分钟。
在倦怠期最后阶段计划下一项习惯就是为了建立习惯的连贯性。你要不断地为培养习惯投注心力,如此才能获得良好习惯所带来的甜蜜果实。
注意培养习惯会耗费许多心力,所以请慎选对你自己而言最有效的习惯。这时,建议你从多个选项中挑出优先级高的习惯。
对于一个思维习惯,一个月内就可以养成。但是注意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在哪个地方?在什么时候?对于自己的动力一定要及时补充,千万不要因一些琐碎的杂事而一再的对自己妥协,该有的坚持自控必须得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更多有利于自我的习惯,并且使你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