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和他都未必能回报你,但是有这一刻就足够了。”
这是八月长安《最好的我们》书中的一句话,最近这部网剧也特别火,但我还是喜欢书带给我最初的感动。
和小说不一样,我高二的时候分文理科,明明文科比较好,毫无缘由的头脑发热去学了头痛的理科。
分班换了新的班主任,比我大七岁,刚毕业。可能因为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吧所以管班特别热心,名牌大学毕业,数理化啥题都难不倒,一口气跑五圈不带喘气,个子高腿长穿衬衣肌肉若隐若现,重点是他还长得特别像某男星(反正就是帅就对了)。
本宝宝活了17年身边不是一心虔诚向学习学霸,就是各式各样的屌丝。总之七年的时间差足以让一个人沉淀出很多闪光点。对比出真知,跟他一比同班的男生真的弱爆了。
为什么会喜欢比自己大一些的人呢?可能很多人都抱着固有的观念觉得就应该年龄相仿家世相当才算匹配,就包括我很坦然的跟别人说我喜欢上一个比我大七岁的人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没有明显的反对也会说:“有点大太多吧。”
反倒我觉得这种喜欢会更加的坚定,我走过的路他都经历过,我烦恼的事他总是知道如何解决,满心的安全感。相反同龄人的不成熟相处起来真的是身心疲惫。
我怀揣着对他的唯一信仰,拼劲全力,走向成熟。
高二一整年曾经一度想要转去文科班,可最终还是留了下来。
并不是要说我就是任性就是不愿意认清现实执着的像一个傻蛋,毕竟选科选错之后的种种受挫也是让我拥有了一点理性思考的能力。
我是想说,当我站在选择的分叉路口的时候,每一条未知的前路都不可预测,我留下他能看上我的几率犹如天上掉金子,但我却能为了让他注意到我付出所有精力去学习;我去学文就算有兴趣,但也未必能保证像我这样大考运差的人最后高考一定能考好,前程似锦。
这些我都明白的。
前途和他都未必能回报我,而我选择了记住这一刻。
所以我还记得当初有多疯狂的刷他带的那门课的题,从及格到近满分,从小学到现在体育一直不及格的我,运动会报名1500。我还记得我去问他题,他让我先想一下,然后坐在我旁边安静的盯着我看。我还记得在喧闹的放学铃刚响的教室,我坐在座位上做题,他站在讲台上没有动,感受到被注视的目光,抬眼的四目相对把我钉在了椅子上。那是我唯一一次勇敢的和他对视,没有移开目光,看见他缓慢的勾起了嘴角,像一个电影一帧一帧的在我眼前放慢。
这一刻,就够了。
说到结局。
经常听人说“早知道我当初balabala就好了,我肯定balabala 。” 就像我也会突然去想象如果当初我走另一条路又会怎么样呢。
人的后悔一般都来源于把另一条路想象的过于美好,谁能保证另一条路就一路花团锦簇毫无坎坷。
至少在这一路上,在不停的给自己幻觉的同时,也曾经像一个孤独的女战神一样,低着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去跨越时间的鸿沟。只不过在疲惫的时候抬头,才发现他从未停下脚步回头看一眼。
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所以结局不去怨怪,也不表露心意,只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挥手告别。
既然青春怎么过都觉得浪费,那么不如浪费在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