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无意间在朋友圈看了一篇文章,看完后果断转发,并写上自己的感悟,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不过,我觉得很多人可能还不以为然,没有经历过或者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后来有个朋友向我咨询和探讨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患过“空心病”的孩子,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出来分享一下。
以前我只是觉得自己是得了抑郁症,虽然好了,但直到我看到那篇文章,作者定义为“空心病”,我才意识到自己原来不是抑郁症那么简单。也发现还有很多和我有过相同经历的人,有些可能还没有得到帮助和治疗,有些可能已经走上了极端。
作者是徐凯文,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文章的内容是他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做的演讲,是他过去几年遇到的案例和总结。(建议大家去百度看一下原文,内容看着有点心痛)
“空心病”的表现
对空心病的定义,徐先生是这样定义的,“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这些孩子,他们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所以他们会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当然也给我们机会把他救回来。”
感觉在那些成绩很好又看上去很听话的孩子身上,空心病最易产生。家长如果不通情达理,一味觉得孩子有问题而不是他们自身的问题,再一味的责怪孩子,孩子很容易极端。
正常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什么都觉得没有意义,兴趣缺乏,没有兴奋感,可能是疲劳所致。但空心病不是,这样的状态会持续很多年。
空心病好了之后,可能会对什么都比较豁然,或者说不太关心,有种道家“顺其自然”的心态。
在两极徘徊
想象一下,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突然发现除了成绩,他什么都没有也什么都不会,那种感觉是怎样的?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因素,一直很努力的学习,什么都从书本上学来。却发现事实和书本是有差距的,然后就去质疑,质疑自己,质疑社会,再去寻找答案。思考人生,思考社会,再想到宇宙,尤其是到了宇宙的层次,才发现我们是多么的渺小,突然有种什么都是浮云的顿悟。所以会感觉成绩、名利,所有的所有都是飘渺的,既然都是飘渺的,那还有什么所求?没有了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你觉得他们会怎样?
而且书本上的是理想社会,得空心病的孩子会活的很痛苦,他们想做一些理想主义的事情,却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和支持。比如说发起一个禁止吸烟的行动,然后就会有一堆人指责,指责他读书读成书呆子,数落这个孩子有毛病,成绩那么好却TM的神经病······然而这孩子做错什么了吗?挑战了长辈和权威,虽然是为他们的健康着想。而且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想法不是一次行动、一个人能解决的,我不禁想到了《乌合之众》的一些插图。
书本 or 现实?没人解释给他们听。忘了说了,他们是一群很喜欢钻研的人,思考多余言辞,在他们的脑海里更多的是“为什么”。现实和书本的不相符,人们都只告诉他们就是这样,或者说一直都是这样,却没人解释为什么。这让空心病的孩子很痛苦,既然送我们来上学,就是要学以致用啊,然而这现实的差距是为什么呢?如果要接受现实,那么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考试?都只不过是一张张通行证,在拿到了一张又一张的通行证之后,那最终的意义又是什么?
有人可能会劝说他们,为了以后找份好工作呀,为了以后做你想做的事啊,为了以后挣更多的钱啊······然而这并不是有效的解释,反而会使年少的他们又开始思考,也变得更加困惑。除了读书和思考,他们什么也做不了,也许像人们说的多读书以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这却会一直折磨着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徘徊和挣扎。
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挣钱的意义是什么?工作挣钱为了活着,那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为了生活,生活需要钱,所以要工作挣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每个生命都有终点,每个人都是时间长河里的一瞬间,一个人的活着和消失甚至都不会激起一丝浪花。仅仅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他们所追求的生命意义,所以就会像徐先生所说的“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乖宝宝”
空心病的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他们表面上看都是乖宝宝,迎合大众就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然而,他们压抑了自己很多的想法,即使说出来也没人理解,还不如不说,所以他们会很内向。而且一直压抑自己,是不是就会很容易抑郁。他们好胜心也算比较强,得不到认可就会失落、就会自责,偶尔会爆发一下。所以空心病基本上都被定义为抑郁症,却又不是完全的抑郁症。再进一步的发展就是看淡所有,无所谓了,对什么都淡漠,有些人就会觉得活着太难受,搞不清楚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然后就会不自然的选择轻生。
有些局外人可能会觉得他们是吃饱了撑的,闲得蛋疼,什么生理需求都满足了,就开始搞事情。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群人都很优秀,至少在成绩方面。他们可能更关心社会和弱势群体,有时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自责。有些时候发现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却什么也做不了,为自己的渺小和弱势感到自卑。而且这群人家境不见得很好,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满足了。
大部分人活着都只是为了活着,挣钱吃饭生活就这样一辈子,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生存,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另一个层次就是精神需求,这不一定非得在生理需求满足的情况下,不过我也没做过调查,不好下定论。
暴风雨来临前的夜晚很寂静。
往事如烟
以前努力学习是为了靠近一个成绩很好的人,她是我奋斗的目标,不过有时也不是那么明显,该犯空心病的时候还是得犯。我和她小学同学,初中同学,我和她一起考入我们县最好的省重点高中(我们班只有我两考进了),后来她学了文科,我学了理科。班级里没有她也没有对比,而且身边的小伙伴都很优秀,我没有了特别想努力的目标,我成绩一直就是二十几名。后来高三下学期,压力大是一个原因,我爆发了一次,持续了有段时间,不知道到底追求什么,质疑“高考”的意义。
不过很庆幸,我有一个没读过书却很好的母亲,她知道自己没办法解决我的问题。在一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妈妈去找了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劝导下才重回正轨。所以我也挺感激那个方言很重的班主任(上了一个学期的课我才知道他在说什么 >_<),他以自身的经历跟我谈心而不是教导,毕业后就再也没去拜访过他了,可能我现在还不够优秀不好意思去。哦,对了,后来才明白他当时对我说了一些善意的谎言。
母亲对我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我很好却太关注我的学习了,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我做,算是导致后来“空心病”的原因之一。现在再去看,妈妈也是良苦用心。家里的亲戚没有几个读过书的,吃了没有文化的亏,所以希望我能过得更好,而读书在我们那里是唯一的出路。
后来考到了北京,那个女生她一本志愿(非北京高校)全撞了,二本去了北京,然后我们同一个城市,她在南我在北。不过大一的暑假,她跟我一起去重庆暑期实践,因为一些原因(更多的在于我吧),完全猜不透她的心思,我们决裂了,连朋友都做不成。应该可以理解对我的打击有多大吧,然后我特别想努力学习,却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就浑浑噩噩过完了大学。
那个暑假我们学校组织的暑期实践,她学校没有,我发了个说说后她半夜主动联系我,问我能不能带她一起去。我会怎么想,队友会怎么想,然而我们都想错了,哎······这成了一个很大的心结。
大四的时候我又犯了空心病,大三时算是潜伏期有一点那个症状了,有感兴趣的活动就参加,所以校园生活还凑合。那时我刚好有个表哥在北京做生意,他的舅舅在国防大学任教,他俩帮我走出了阴霾,那时经常去他舅舅家喝酒。他们还是以自己的经历来说服,他们会解释自己眼中的社会,看到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还是谈心吧,不是以那种长辈高高在上命令的语气来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生命的意义
之前写的《一个自由职业者的那些感悟》(<-点击查看),我提到过内驱型和外驱型,再结合空心病的症状,会发现基本都是外驱型的——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个女生占了一大部分,其他人占一小部分。对于一个懵懂少年,除了靠学习去接近一个很优秀的女孩子,还能有其他什么办法吗?那时的想法都很单纯,没有什么物质相关的。一旦失去了追求的目标,还有什么想奋斗的,反正都是随遇而安了。
其实很多人都是外驱型的,内驱型是少数。尤其是内驱力被压抑,那还能有什么,内驱力也会渐渐弱化或丧失。就像我小时候想学画,我妈不让,内驱力被压制。到现在呢,我虽然还想做设计,但兴趣度却没那么高了,更多的是为了挣钱糊口,渐渐变成外驱力。
相比于宇宙,每个人都很渺小,即使是伟人。但正不是我们我们这群渺小的人类,通过一代代的努力,创造各种奇迹吗?!社会的分层也有其意义,只为了满足生理需求的人也是创造历史的一部分,形形色色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我比较推崇道家的阴阳学说,一切有正既有反(不一定是好坏之分,就像白天和黑夜,互补的关系),共同组成才是一个整体。
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意义和价值,对于我来说活着就是体验,体验生活、感受世界,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我喜欢旅游和骑行,看看山水,看看路上形形色色的匆匆行人。
我是一颗小小的齿轮,不一定会有多大价值,却不给整个社会添乱。
树立人生观、价值观
纵观“空心病”的症状表现和我的个人经历,主要还是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止是学校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如果自己无能为力,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因为孩子最开始认同和反抗的都是自己的父母。
今年我就帮助过我的一个亲戚,在外人看来是高三压力大,但在我看来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或者说没有家庭教育。高三的压力参加过高考的人都会有,但那只是一个爆发点或者说导火索,就像暴风雨来临前,它会有一个酝酿的过程,问题的所在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然后,我就聊了很多关于我的个人经历,和自己出糗的那些往事,再加一点修饰 >_> ......还有就是描绘大学的生活怎么不一样呀,怎么有意思,再扯扯学习的意义blabla。
虽然她最后考的并不好,但也算是迈入了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还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追求什么,但现在很开心就行了,何必想那么多。
每一个热爱学习的人,都希望自己更完美、知道的更多,不只是为了几个通行证,而是对知识的渴求。学习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可能就是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增长见识。然而学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不要把孩子禁锢在一个“书本的牢笼”里,得到知识的途经不只是书本,还有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空心病的孩子不是闲得蛋疼,也不是书呆子。多聆听他们的想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沟通,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一个奋斗的目标。
说服他们的方法是靠威信,这种威信不是棒喝,而是来自于经历和见识,也许还有真诚。
不只是孩子空心了
然而谁不曾迷茫,不曾质疑过自己的周遭。也许我们太急于发展经济了,太想快点摆脱贫穷,有得必有失,我们总会失去一些东西。
现在从小学开始,孩子们的压力就很大,做不完的作业和冰冷的考卷。还有看似是给孩子送到各种兴趣班去学习,培养他们的爱好,而更多的是攀比。近些年,小学生跳楼事件的报道在不断的增加,真不是孩子有问题,他们的抗压能力是有限的呀!
我表哥的女儿在上小学,周末是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动不动就说孩子班上谁谁谁参加什么比赛了,谁谁谁英语多牛多牛。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外地参加比赛,他们做为家长也知道这是变相收钱,但这种能增加光环的事,他们怎么能放弃。学校挣了钱,家长得到了“荣誉”,却苦了孩子。
而这几年未成年犯罪率也在飞速增长,即使他们很可恨,但想想是什么样的环境培育出了孩子们扭曲的价值观,还真是挺可悲的。
不是孩子空心了,而是大人们更加急躁和不安了。
一次换位(思考),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