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话都非说不可

沉默,是一种柔软的坚强

有一次,朋友的父亲去世了。

我刚看到她的时候,他正在招待那些来吊唁的亲戚长辈。

乍一看起来和平常并无两样,礼貌、微笑、不哭,只是稍稍有些沉默。二十多岁的年纪一下子装得像个有多年社会经验的大人。

等到葬礼结束,送完所有亲朋,夜色沉寂下来,脸上的微笑也慢慢落下。沉默良久,她才死死抑制住哽咽,缓缓流下眼泪。

那一刻,我恍然明白,原来一个人成熟的开始,是无声的。

白岩松在书里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的时候,你的内心已经兵荒马乱翻天覆地了,可是在别人看来你只是比平时沉默了一点,没人会觉得奇怪。这种战争,注定单枪匹马。”

越长大越会发现,这个世界上,多的是负重前行的人。

有人小小年纪,就要背负生活的重担;有人为家庭拼了大半辈子,却连至亲之人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有人背着熟睡的孩子送外卖,也有人看上去衣着光鲜,内心却已是一片狼藉。

没有人不辛苦,只是成熟的人早已学会了不喊疼。

不再哭闹,因为该来的早就已经来了,该走的也早就已经走了;不再倾诉,因为到头来或许只是有些人茶余饭后的消遣。

生命,只是一个人的旅途。

你的悲欢,真正懂的人寥寥无几,凑热闹的人却比比皆是。外露的脆弱没有多少人会在意,喋喋不休的担忧也没有谁会真正理解。

与其四处诉说求得一时安慰,不如学会一个人挣脱黑暗,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没有哪一种人生可以永远顺遂,沉默,是跨越挫折的路上,最柔软的坚强。

沉默,是一种高级的自律

上个月,公司突然空降了一位年轻的领导,二十出头的年纪,让很多新老同事都不服气。

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成了同事中呼声最高的一个。有老同事评价他:看上去小小年纪,但他的心理却比很多人都成熟沉稳,足以担当重任。

他很少说废话。每次开会,要么就静静地坐在一旁认真听别人发言,要么每一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他很有风度。有同事因为排挤他,故意做错工作,他也不恼,耐心修正错误,私下里找那位同事说清楚状况,没有在同事们面前给予他任何难堪。

他的学历修养都很高,但私下聚会时却从来不见他侃侃而谈,总是保持低调沉默的样子。

有次中午,外卖小哥迟到了1小时才把他的外卖送过来,一般人都会觉得很生气,但他哪怕饿着肚子,也一脸淡定,一边给小哥接了杯水,一边安慰他不会给打差评。

同事问他为什么这样好脾气,他说:“我也很饿很生气,但小哥脸上都是汗,他肯定更饿更累,大家都不容易,没必要因为一些小事再添些不愉快。”

有没有发现,那些看上去习惯沉默的人,并不是不会说话,也不是不敢发怒。相反,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该发言,也比一般人提前懂得了什么时候该闭嘴。

放任自己说话其实很简单,放任自己发脾气也很容易,但保证说出口的每一句话都不伤人,露出的每个表情都给人最基本的尊重,却绝非易事。

《老子》里有句话: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说话,其实是一种需要被约束的自由。

思想层次越高,心智越是成熟的人,越会明白,适时沉默,是能够体察人心、懂得换位思考的温柔,也是一种由心而发最高级的自律。

沉默,是最具风度的争辩

认识一位同事,一个人独居,日子过得很是潇洒。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就去练瑜伽,周末学习油画和烘焙,时间被她安排得满满当当的。

她很注重外在形象,衣着永远干净得体,每次出门还会化点淡妆。

真正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活出了女人该有的样子。

有人说她,三十多岁的年纪了还嫁不出去,肯定有隐情;有人说她总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肯定有问题。

有次她看到几个同事们聚在一起指指点点,隐约听到在说她的闲话。

她也听到了,却什么也没说,对着她们微笑打了个招呼,就转身走了。

我问她不觉得冤枉吗?明明什么都没做,却引来毫无依据的恶意猜测,为什么不去为自己解释清楚。

她说:“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一样,她们心中已经认定我是这样的人,我争辩再多也没用,何必还要浪费自己的口舌,我的生活并不会因为这些话而受影响,但她们的生活却早已拘泥于这些琐碎的闲话。”

现在的社会,太过喧嚣,网络上的一则话题,再正常不过,却有数千人抨击。每到过年,还有努力催婚催生的七大姑八大姨,比你亲生父母还要积极。

这世间,多得是流言蜚语,也多得是恶意中伤、乱管闲事之人,与他们争辩,除了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感情,还有什么益处?

有人说,和什么样的人争辩,就注定了你将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三观不同,何必强融?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你的解释,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放弃“不说话的自由”。

其实有时,沉默,就已是最具风度的争辩。没有给他人直接的难堪,也保住了自己不被世俗侵染的初心。

一个人的成熟,从沉默开始

王小波说,“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沉默,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它可以让混乱的内心变得清澈,也能让自我的消耗降到最低。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话都非说不可。有些话,不必说,因为该懂的人自然会懂;有些话,不能说,因为做人总要保有最基本的尊重;有些话,不想说,因为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沉默,不是怯懦,而是温柔的坚强,不是无能,而是高级的自律,不是不辩,而是有风度的争辩。

沉默,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细沙掠指,枫叶落地,时间已经悄悄的走过五个月。每个月的今天都有文字诉说。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诸葛都不亮阅读 382评论 0 0
  • 当我第一眼看到你 才真正感触到春天的完美 就像第一次看到蝴蝶落在 盛开的小花上。从此 梦想自己也能长出蝶的翅膀 小...
    泰安左眼皮跳跳阅读 169评论 0 6
  • 今天教大家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QQ/微信/自定义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用在QQ群里面,还可以用在微信群里,不但如...
    别闹了睡觉s阅读 10,631评论 5 3
  • 在物质相对比较匮乏的年代,老百姓每个月每个人只有半斤肉供应,而村里的农户,饭桌上的肉就更罕见了。孩子们缺口...
    王驰1960阅读 67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