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绿骏马
有读者私信我,说:“每天更文累不累,写得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时间干点正事,多挣些钱不好吗?”
我说:“不累,不好。”
我知道,这个答案不能让他满意,人家也是好心,我也不能显的那么不食人间烟火。
应该说,写公众号开始,这个问题一直萦绕着我,问过无数次这样值不值,好不好。每个人每天都在选择,选择称心如意的工作,选择自我认可的伴侣,选择把时间放在值得寄托的事业上。
部队服役那些年,时常看到战士们为“走与留”苦恼。是回到农村的小县城,还是留在部队转士官,是选择考军校,还是打背包走人,是选择继续过这种自律受约束的生活,还是去寻找传说中的自由世界,有人彻夜无眠,左右为难。
选择之难,难在受限的视野和短暂的经历,有揪着头发摆脱地球引力的意思。是我们自身的认知水平限制了个人选择,之所以会纠结,因为还有选项可以用来选。你会在得与失之间权衡,按照“损失厌恶”理论,往往你会选择留下,因为失去的痛苦远远大于得到的快乐,所以,你不会选择失去。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可以在部队工作很多年,年年说走,年年走不了的底层心理逻辑。当然原因还有很多,这算一个答案。
那么,更好的选择是什么?
很简单,跳出走与不走带来的损失比较,从置身事外的角度再来做一次选择。假设你现在是一位地方青年,你会选择参军入伍到部队,还是去人才市场找一份工作,这么想,你才能做出真正明智的决定。任何纠结都是在与人性深处的缺陷或不足斗争,而自我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弱点的存在。
同理,在选择写与不写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当下创作的痛苦,而是在心中为自己指明一条属于自己路,写本身已经变成通往远方唯一的工具。我只有通过它向前推进的方式,到达看不清的彼岸和远方,因此,也就谈不上累与不累,苦与不苦,你不做的后果只能被困在原地。
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最想做的一件事。通常探险从南纬82度开始,到了南极点后要顺利返回,路途2200多公里。一个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5人)和英国的斯科特团队(17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出发的时间差不多,你猜那个团队会赢得这次比赛。
结果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而斯科特团队晚了整整一个多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第一名永载史册,第二名没有人会记住他们的名字。但为什么我们知道他们?因为斯科特团队没有成功返回大本营,全部消失于茫茫雪海。事后,人们归结于他们的运气太差,遇到糟糕的天气,他们没有带够足够的物资,选择了马而不是雪橇犬,等等等等。
走出雪原的阿蒙森团队成功的经验只有一条:“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在一个极限的环境里,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相反,斯科特团队从他们的日志中可以看到,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好时就多走一段,可能走五六十公里,天气不好时,就睡在帐篷里,吃点东西,等待好天气。事后总结,这两种做法可能是他们最大的区别。
写作不是一种探险,但同样会带走我们宝贵的生命和时间。在看不清远方和未来的时光里,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每天更新一篇,每天向前走出一小步。无论是获得一个新知,还是生活中小小的感悟,都可以作为向前走出一步最好的见证。有谁知道未来的样子,有谁知道你应该怎样面对不可预测的生活,没有答案。但回头望去,我可以看到一串清晰的脚印,他们写着曾经走过的弯路,收获的喜悦,曾经交过的网友,碰出的火花,他们的脚印和我的脚印踩在同一片雪里,他们的留言成为我驱散寒冷最有力的武器。
挣钱好不好,好。那为什么不去挣?因为,写这件事在我眼里,比挣钱更为重要,当我失去了写的热情,再去挣钱也不迟。
那视线不及的南方,景色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