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佛教认为,命运是由内在力量决定的, 心念主导行为、习惯,决定了命运,所以命运是可改变的。但是,命运有没有不可改变的客观的方面?是否应该把命运和对命运的态度加以相对区分?我们一般用命运这个词来表述自己完全无法支配的人生遭遇和轨迹,在这个含义上,是否可以说人不能支配命运,但可以支配对命运的态度?当然,这个态度对今后的遭遇会发生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只在这个意义上说,人对命运是有自由的?
人生导师:这是两个方面,一是能不能改变命运,二是怎么看待命运。首先,能不能改变命运?这和人们对生命的认识有关。在很多宗教哲学中,往往把命运归结为外在力量, 认为由一个主宰神来决定吉凶祸福。佛法和一般宗教的最大不同,是否定主宰神的存在,认为一切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这一观点来自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或者说,来自对心性的认识。西方的宗教哲学,包括中国的儒家,对心性的认识比较薄弱,而这正是佛法最擅长之处,所以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心性之学。佛陀当年正是通过禅修向内观照,最终明心见性,了悟生命真相,了悟存在的缘起差别。从缘起论的角度,佛陀发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进而找到自我拯救的方式。其次,怎么看待命运?面对一个现象时,你是接纳,还是对立、抵触、仇恨?这些态度直接会给当下带来不同感受,同时给未来生命带来不同走向。
哲学家:即使心性问题解决以后,仍然不能否认有个人不可支配的外在遭遇。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或者针对你而发生的许多事情,你是无法支配的,但你可以支配对他们的态度。比如说,你的心性问题解决得很好了,但是你突然得了绝症,遇到了天灾人祸,这是你无法支配的。个人无法支配的事情和可以支配的事情,这两者是不是还应该有一个区分?
人生导师:其中还是有一个内在联系。从整个世界来说,每个人的存在,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都和他的心性有关。如果人人都有良好的心性, 世界就完美了,所谓“心净则国土净”。反过来说,如果人人内心充满贪婪、仇恨、愚痴,这个世界一定会问题重重, 斗争不息。这是人和世界的关系。再如人和自身的关系。你有良好的心性,饮食有度,行为节制,肯定活得更为健康。反之,如果总是根据欲望生活,任性、贪婪、暴躁,缺少对色身的认识和缘起的智慧,当下就会给自己的身心带来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