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5月1日是【晓晖有话说】陪伴你的第四百八十️七天。
【极简生活的读书感】:我个人特别喜欢极简主义的美学,第一层原因是因为现在年轻,挣得钱少,因而只能选择这种所谓的轻物质重内涵的生活方式,第二层原因是,我确实喜欢这种轻物质重内涵的生活方式。极简主义应用在家居上,则如北欧装饰风格,轻装修,重装饰,色彩倾向选择黑白灰,简单的木质材料,少用人工合成材物。
如果极简主义落实在读书上面,则是这本《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如书名,作者即是松浦弥太郎,被号称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他既拥有日本个性书店“cow books"也是老牌生活杂志《生活手帖》总编辑。这本同名的书,内容很简单,一如书名,收录了他对于人生的100个基本信条。400余页的小书,左边是一句话的内容,另一边就是简单的解释。
这些话语,看似十分心灵鸡汤。如开篇的第一个信条即是:”一切自己负责,指责他人也无济于事。”第三句则是:“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你看,是不是极简主义的图书。
我们常人读书,以读书的数目多、或者涉猎的范围广来沾沾自喜,这是向外的读书法,也是社交型读书。也就是为取悦他人进而取悦社会而读书。那么另一种向内的读书法,就是为自己的兴趣而读,看什么内容、怎么读都不重要,一如陶渊明的“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这种向内的读书法,我想它是符合极简主义的:祛除大量的浮躁气息、驱除炫耀性社交动机,只为自己而读。如果你我能这样为兴趣为追求内在的宁静而读书,读下去,你我可能会发现。我们也许读了太多相同的书籍。很多道理、很多人生故事、很多所谓的深刻见解、都能在许多主题不同的书籍中随意找出。
那么我们何不有时,精读一本书。看书多了,还有另一种感悟,除了对书中内容和作者精益求精,也有了另一种挑剔的习惯,对书的装饰、排版格外留意。
于是手中的这本《100个基本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成为了我常放在枕边、书包中的书籍。越是简单的道理,越需要反复品尝,用我们日益“深刻”的人生阅历去重新反复浸泡,简单的道理,反复看,日日有新意。
当然还因为这本书的排版和装饰,十分极简主义,黑白的色调,认真耐看的排版。
书如人生,真的是这样。极简主义的图书,对应极简主义的人生活法。“简单地生活,要做的事,保持一点点就好。”比如这一句话,年少无知却要展现有知的时候,只知道这是偷懒式的生活,涉猎广,样样瘟。而后历经岁月,观览各种人事,才体会到简单的语言中有大的天地。
有取舍的生活,节约使用人生的精力,把一生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重要是指适合天赋的发展,只需投入一点,就能迅速超越他人的事情;重要是指能兼得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事情;重要是指即使明日末日,也能无憾面对的事情。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极简生活,这本书代表的极简主义,其实也是另一种复杂。越简单越复杂,哪怕是一句极为平常的生活感悟,你投入了大量的人生感受进去,自然会有新的深刻的所得。也许这本《100个基本松平弥太郎的人生信条》只是极为平常的人生道理,但是恰是因为它所散发出的极简之道,让我们反而会感觉轻松不累,投入了更多的人生注意力在其中。
极简主义也是一种极为睿智的人生智慧。
我欣赏那些,衣着干净,头发清爽的年轻男女,他们脚穿着白色的球鞋,手拿各种精美的书籍,在书店、在车厢、在柔软的沙发认真的阅读。阳光透过发丝打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一种干净的、深刻的、极简的生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