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文实际上为《番茄工作法图解》的读书笔记,不过我只选取了其中的两个小点进行写作与思考。
引入:
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我接触到了番茄工作法的表层知识,一直对它存在着好奇。直到最近,才终于有机会了解到番茄工作法完整的使用体系与设计。对我来说,它给我的四大主要在于休息与记录的重要性。
《精力管理》中有一句话,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时间,而是精力。是的,在今天之后,我们还有明天。未来的时间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谓的安排,也不过是当下的自我为未来做的初步设计,但事情最终如何,到时再说。
精力和休息密切相关。
无论是顶尖的运动员,还是高效能的工作者,他们都会为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设计一个又一个的周期。在一个阶段里,我努力工作,甚至疯狂工作,在另外一个阶段里,我尽情放松,不断玩出新花样。
这些是大周期的工作与休息的交替。通常人们的选择是,周一至周五上班,努力工作,周六到周日尽情放松,享受生活。这的确是一个好选择。
然而,在更小周期上,休息又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呢?
番茄钟工作法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番茄钟包括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完成了工作和休息,就可以为自己记录一个番茄钟的标志,通常把四个或者五个番茄钟设为一组,一组番茄钟完成之后会有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休息,例如15到20分钟。
休息完了,又开始新一轮的番茄钟。
之前,我在想,这样的时间会不会太短了?对于我来说,其实刚刚好。「由于个体差异,你的最佳时间可能不是25分钟」
我觉得番茄钟对我最大的意义是,明确界定休息的时间,与休息的时间。你要在合适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不要一直拖着不休息,透支身体。
虽然我们都说要追求长远眼光,实践起来可真不简单。可,我们要努力去试,不断让自己去实践。毕竟,我们要努力去做那些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做那些当前的看起来相对简单,但对目标与没什么价值的事情。
又是一个对于人类本性的考验。
为什么休息这么重要呢?
今日看到一句话,如下。
我们需要时间与空间去思考,不断觉察我们是否走在靠近目标的路上,不断复盘我们做过的事。当然,这里说的懒,是建立在你已经有许多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的。否则,一切只是空谈。
第二点是,记录的重要性。
让做的事情可视化既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行为轨迹、专注规律,并且可以为自己进一步的复盘总结提供原材料。毕竟,记忆并不是十分可靠的。
我们经常会低估自己完成各项任务所需的时间。如果经常进行错误估计,这不仅会对我们的以后的计划制定造成影响,还会不断削减自己完成任务之后的成就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自己的理解是有误差的。
通过记录,看到自己的方向。
知行合一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步步走。我也深陷在许多的自我矛盾中,可是,超越只能靠自己。
一步步来,做自己的成长导师。
永远不放弃希望,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生活体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