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半年前的一件事,我希望它可以变成故事。
那天做了三件好事:给小女孩儿让座、为不认路的阿姨指路、帮老爷爷存电话号码。
小女孩儿的父母高兴地让小女孩儿向我道谢,我选择了回避,因为不好意思;迷路的阿姨向我问路,我用地图帮她指路,结果没能解决阿姨的困扰;在公交车上帮一位老爷爷存了一个电话号码,然后听到了更多的故事……
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很安静,大家都在低头看手机,要么扭头看着窗外,一趟公交坐下来,连坐在自己身边的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我是扭头看窗外中的其中一个,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位老人,低头摆弄着自己的手机,而在一分钟前,我才帮他存了个电话号码。将姓名和电话号码输入手机中保存好,老人问我存好了吗,我点点头,然后继续扭头看着窗外。
一分钟后,我的胳膊被人碰了一下,是那位老人。
他笑着指着手机给我看,是一张照片:一个穿着短袖的人站在一个荒凉的山坡前笑呵呵看着镜头。我不解,什么意思?这是谁?这是哪里?为什么给我看?
老人执着的举着手机给我看照片,只是笑,我看着照片还是看不出什么来;老人指着照片,又指指自己。这下我懂了:照片中的人就是我面前的老人。
然后老人开始了他在公交车上的分享会,听众人数不详。
从老人并不连贯的讲解中我知道,我身旁的老人是参加过抗美援越战争的退役老兵,这一张照片是在越南的一座山前照的,那座山已经不见了,老人说他差点死在越南。
手机里的照片不止这一张。老人又给我看老兵们为已故战友扫墓的照片,时间是2017年10月1日;给我看一位战死战友的儿子为父亲扫墓的照片,那位战友被美军的空投炸弹炸死,照片中战友的儿子已经50岁了,父亲离开的那一年他八个月大;给我看老兵们与主任的合照,虽然我并不太明白是什么主任,只知道老人自豪无比,老人高兴地指着照片中的一位老人,说:“这是我婆婆!”
我眯着眼笑了笑。
翻阅照片的间隙中,老人总说:你们年轻人不知道这些历史吧。
我惭愧,笑着摇摇头,我这个年轻人确实不知道。老人也笑,继续他的分享会。照片中越南领导捧着花在欢迎老兵们,看时间都是去年国庆节期间。
看着老人拿着手机用手指戳着照片,我默默地也在想:是否是无处诉说呢?还是无人可听?我只是年轻人中的一个而已。我身旁的老人向多少个偶遇到的陌生年轻人讲述过这些回忆?
相册里的照片已经看完了,老人又开始找其他的照片,只见老人点开一个微信群,字体很大,历史记录里还有一张照片。那是一张大合影,每个人都精神,且自豪,老人放大照片指给我看照片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指着照片里的人,“这是我。”
我笑着点头,得到回应后的老人继续滑动照片。
忽然瞥见一个微信群:XX战友群(16人)。不禁暗自神伤,想起那个两位退役老兵约定每一年见一面的约定,终于有一年有一个人不得已没有守住约定。
不知道坐在我旁边的这位老人与他的战友们是否也有一个这样的约定,不知道这个微信群的人数会不会逐渐减少,16、15、14……
突然很难过,但转眼又被老人划拉手机兴冲冲的模样逗笑。老人说那是60年代的事,50年了,渐渐没有人给死去的战友扫墓了,只有那些老战友们还会延续着传统。
期间老人又说道:你不知道这段历史吧。语气间是肯定。
我羞愧地笑了,回应道:不知道。
老人家倒是又高兴了,“现在我讲给你听了吧!”
我笑着重重点头,“嗯!”
公车上没人说话,可是公车行驶的声音却是嘈杂的,老人的很多话我都没听清。老人说他耳朵不好,可是我看老人自己说着话也能很开心。
可惜,我这个年轻人不善言辞,不够善解人意,不懂历史,不能很好地给予老人回应,只能笑着点点头、摇摇头。
如果我足够健谈,老人一定能诉说得更开心吧。希望老人下次在公交车上能遇到一个足够健谈的倾听者听他讲述那段他不会忘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