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把人们规避未来不确定性的行为称为“不耐”,人们不愿意忍耐到未来再享受,因为未来能不能确定的享受得到是受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所以人们更愿意先满足当下的享受。
我很喜欢吃瓜籽,小时候常常剥出一小堆瓜子仁,然后一起放在嘴里吃。那种享受可好了,用方言说就是可“满福”了。可是,有一次,当我幸幸苦苦剥出一堆瓜子仁,还没来得及吃的时候,一个邻居家的孩子进来,一把抢走了我所有的瓜子仁。我赶紧去追,可是他一边跑一边将瓜子仁全部塞进自己的嘴里,“满福”地大嚼着跑远了。
从那次以后,我就知道了“旋黄的麦子旋割”的道理,有好东西一定要赶快享受上,以免夜长梦多,最后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再往后,又会遇到一些的确需要延迟享受的情况。比如本来说好晚上去看电影的,结果大人突然有事需要改变计划。大人们会和孩子商量:咱们改天再去看电影好不好?孩子知道过了这个村就不一定还有这个店了,说好的事经常会变卦的。孩子就会哭闹,不答应家长的建议。家长很无奈,但又必须改变看电影的计划,于是就和孩子商量:“如果你答应今天不去看电影,我就给你买棉花糖吃,好不好?”
这个棉花糖就是“利息”,就是付给未来不确定性的利息。家长想要孩子放弃马上就要得到的享受,得到享受的时间推后。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个享受有一定的风险会得不到。为了说服孩子承担这个风险,家长就会给孩子一些好处,用来弥补风险。家长用来说服孩子,让孩子愿意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利息。
反过来,我想把未来的享受提前到现在,我也要付出利息。我想买房子,但现在的积蓄不够,那我就去找银行。我告诉银行,我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能够保证未来持续的收入,现在我想把未来的收入提前到现在使用。
银行考查过我的收入状况,他们也认为我未来能够挣到这么多钱,所以同意将我未来的收入先行垫付给我,让我能够用未来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消费需求。
但是,银行提出一个条件,他们说:现在我们垫付给你二十万,可是将来是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的。如果将来你还给我的二十万贬值了,购买力相对今天下降了,那我们可就吃亏了。所以你需要多还一些钱给我们,用于抵消未来金钱将要贬值的部分。我只能答应这个条件,否则银行不会借钱给我,我要为提前使用将来的收入,向银行支付利息。
利息是用来平衡未来不确定性的,那么,未来的不确定性越高,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高。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剧烈波动,借款利息就高。社会稳定,经济平稳,借款利息就低。
所以较低的利息反应的是人们对未来更有信心,现在借用未来的收益,将来无法偿还的可能性低。一方面银行愿意借钱给别人,另一方面,借款人也愿意多借钱,因为低利息也能减少借款人的还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