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星云(这一节的内容比较简单,详细内容可以参见《吸收性心智》)
人类与动物的差异:人类未由遗传获得固定的行为
另一个显著差异是:婴儿无法立即拥有成人的特征——没有任何哺乳动物的幼兽像人类婴儿那样柔弱。
儿童的功能
人在遗传上的确有别于动物,显然它承袭的不是特征,而是形成特征的潜力。
人类的语言是一点一滴积累而获得并形成的,而且正是在不太会走动没有意识的幼年时代发展的。
在幼儿上不会表达的漫长阶段中,内在的发展在悄悄地进行。
我们可以假设存在有某种语言的遗传特质,它就像一团星云,起初并没有固定的形态,似乎悄然无息,但若没有他任何语言都不可能有发展的机会。
心理胚胎
初生婴儿的身体尚且柔弱无力,从表面上看也没有心智能力,但却含有发展心智的器官与能力。我们称它为心理胚胎。
它有自动发展能力,但只能经由环境——那个文明形态丰富多变的环境来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胚胎必须在完成之前出生,又必须在出生之后发展,因为它的潜力要靠环境的刺激来发展。
在心理胚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导引性的敏感期。
吸收性心智
在幼儿身上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无意识心智,我们称它为“吸收性心智”。
吸收性心智的建构不依靠意志的努力,而遵循内在敏感性的引导,我们称之为“敏感期”。
这种敏感性是暂时的,只持续到获得大自然所赋予的能力为止。
无意识心智不会遇到成人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简单语言和复杂语言的难度差异。既然没有难易之分,也就没有与此相关的进步快慢之别,一切都是在同一阶段获得的,这种语言获得不能与成人学习时的艰辛相比,也不能同成人背了又忘的衰弱记忆相提并论,因为无意识阶段获得的语言是不可磨灭的印记,是固定在人身上的一种特征。
儿童无需刻意努力,只要“生活”就能从环境中吸收语言等复杂的文化。
生命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在自然规律的引导下发展某些能力。如果不尊重这些规律,个人的建构会变得异常或扭曲,但如果人们能欣赏并依循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建构,就能看到前所未有的惊人特征,并从中渐渐感受到引导人类心智建构的内在神秘能力。
现代文明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违背自然规律,任凭偏见作祟,压抑或摧残儿童。
与世界接触
我们顺利推论,既然儿童自出生起就必须经由环境建构自己,那么它就应该有机会接触世界,接触人类的外在生活,更确切的说就应该参与或接触成人的生活。
既然他必须将所属群体的语言“实体化”,就应该有机会听人说话,参与聊天;既然他必须适应环境,就应该参与公众生活,有机会看到所属民族特有的习俗。
结论
儿童从吸收环境开始,经由工作并在周遭环境中循序渐进的完成他童年的建构,这是很自然的过程。
儿童先是无意识的吸收配合后来的外在活动,培养并发展他的人格品质。
他是在进行自我建构,形成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精神特质。
如果发展只限于身体,那么儿童等于被判刑,被监禁在一种无法弥补的心智饥饿状态,陷入心智营养不良的恶劣情景,已知不可能发展正常的人性。
第三部分 世界范围内的读写问题
(关于读写,这本书写得非常的简略,更详细的信息记录在《吸收性心智》里)
满足儿童的需求,为其生命提供必要的帮助,应该是现代教育必须关注的基本问题。
儿童的需求并非只是身体的需求,心智与人格上的需求也同样重要,甚至更崇高。对人而言,愚昧比营养不足和贫困更致命。
(以下方法更适用于意大利语或英语,详情了参见《吸收性心智》)学写字应该从分析单字语音开始,这是应该遵循的途径。
正确使用字母的方法是提示字母本身的简单形状后,立即使它们与所代表的发音联系起来。这些单字的组合就直接来自印在脑海的口语。
手有其该有的适当预备活动。也就是说在写字之前,可经由一系列有趣的间接练习,灵活手指肌肉与精巧度,这些练习类似于运动前的热身操。
手要写字必须有多方面的动作协调,但这些动作可以经过分解而进行分组练习。如握笔的技巧,运笔的流畅动作,细心的掌握字母,正确的笔画与结构的技巧,这些动作可以经由不同的练习分别预备。
我们为孩子预备了一些沙子剪成的字母,并将它们分别贴在平滑的厚卡纸上。它们的大小与形状均同活动字母吻合,然后我们教儿童用手指按笔顺触摸字母,这是一种极为简单的动作,但却能够带来奇妙的效果。因为儿童在触摸的同时,将字母的形状深深的印在手上。当他们开始在纸上书写时,其字体完美无缺,而且所有儿童的笔记均相同,因为他们触摸的是同样的字母。
对不识字的工人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任何成人都能在手指敏感度的引导下触摸沙子版字母,由此也能够画出字母的简单轮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