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叶子,世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家庭,因此,每个家庭的沟通模式也不尽相同,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
我们家是典型的互补型家庭,爸爸是理工男,个性严肃讲规则,工作偏技术类;妈妈是文科女,性格活泼跳脱,职业偏文艺类;孩子个性慢热内敛,生活学习不紧不慢,有自己的节奏。虽然一家三口个性迥异,但近16年的磨合与交融,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家庭文化,有乐趣,有思考,有难题,有挑战,有欢笑,有泪水。
随着孩子心智不断成长成熟,我们仨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我家的 “民主生活会”就应运而生了。自孩子能自主交流开始,民主生活会就开始不定期非正式地举行,随着孩子长大,会议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正式。以本次期中考试结束后的会议为例谈一谈我的心得与反思。
1、 每个人都是家的主人,谁都可以提议开会及确定主题。例如本次是妈妈发起,全家参加,主题是探讨孩子步入高中生活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2、 具体流程:1)各自提出问题(仔细倾听对方,爸妈全程不碰手机)
如:孩子:觉得很累,学习压力大,
表现:精神疲倦,学习动力不足
妈妈爸爸:觉得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
2)分析原因
a功课增多,加上第一次住校有点跟不上节奏
b有点贪玩,学习态度不端正
c爸妈监督力度不够,有些疏忽
d有偏科现象
3)怎么解决
a学习态度第一位,成绩可以慢慢来
b爸妈加强监督力度不够,周末检查作业情况
c 限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和方式
3、 关键词:平等、真诚对话,畅所欲言,勇敢地自查与自我批评尊重对方意见,求同存异得到解决方案。
争吵也是一种沟通方式 ,只是就事论事,绝不代表不爱对方;每次争吵需以拥抱结尾。
开会的过程远远没有文字呈现的这般风平浪静,岁月安好。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快16岁的,身高已经远超过爸妈的大小伙儿,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自我意识明显。我们在探讨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时说了句非常不合时宜的话,说照你这样下去估计离你理想的985、211很远了。他非常委屈和生气,说着说着哭出声,说,我要提个要求,每次开会就事论事,不要扩展话题,我觉得很受伤。等他平静下来,我和爸爸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肯定了他的意见,诚恳地对孩子道歉。
父母的行为不可能全是对的,错了就道歉,立马改正,同样,孩子错了也需要让他意识到,及时道歉、修正。
在分析原因时孩子虽然认可有贪玩的因素,但对于周末电子产品完全由父母掌控他不认同,一来一回中我们声音越来越大,引发了激烈的争吵和辩论。父母觉得他不够自律,孩子觉得需要适当放松。争吵无果时,我们会暂停,各自走开,喝点水啥的,冷静后再回来讨论,反反复复,直到达成共识。
每次吵架以拥抱结尾,是我们家在孩子幼时制定的最后一条家规。所以,在彼此温暖有力的怀抱里结束争执是我家的约定。无论是爸妈还是孩子,我们都始终要让对方相信,我们深爱彼此,无论何时何种情况,家是最安全的港湾,家人都是最值得信任和无条件爱你、支持你的人。
有时,会议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还会通过其他途径寻求帮助继续找答案。毕竟,孩子还只是孩子,父母的认知也极其有限。父母困在局中迷惑不解时,非常需要高人指点。就孩子在这段时期的状态我虚心求教班主任老师,陶老师耐心细致地分析了孩子的问题,引领我们积极地看待所发生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让我们豁然开朗。
“民主生活会”只是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会一直沿用下去直至未来。通过这种交流形式彼此看见,相互理解,共同创造和谐有爱的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石,也是开启幸福的密匙。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爱的核心永恒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