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写作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我能从正反两面去深度思考一件事情。当头脑中同时存在正反两面的想法,还能保持正常行动,那就有了自我纠错的能力。”
01
—
年初的时候,我写过一篇“以自我为中心”的文章,大致表达的意思是:
我的思维方式,要转换到“以自我为中心”上来,认清自己,相信自己。
在这半年里,我也按这样的自我要求去实践了。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有它的好处: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知,减轻了自身的内耗,提升了对自我的接纳度。
但也有一定的坏处:我的大脑里会收集一切线索,试图去证明别人的成功也没什么了不起,如果自己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甚至当我听到别人说了与我认知相反的观点,我还会举出一些所谓的“反例”来“挑战”这个观点,试图证明他们并不怎么“正确”。
说白了,就是认为自己才是“最优秀”的。
02
—
但事实肯定不是如此,”自己的表现最优秀”,“自己的方案最好“,这些绝对是我的一厢情愿。
其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恋情节,觉得自己伟光正,总是会高估自己。
就好像,男性都会高估自己的幽默;女性都会高估自己的长相;超过90%的司机都认为自己的开车技术高过平均水平。
但能力高低的判断根本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现实的客观反馈。
就比如,我自认为自己读书又快速又能理解到位,所以年初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一年要读100本书的目标。
结果半年过去了,不要说100本了,连20本书都还没读完。而且中间还断断续续,效果很不理想。
最近,我还在担任一个“教练”的工作,我本来觉得,我的能力不错,只要我多花时间,教会别人肯定没问题
但现实情况是,别人根本不吃我一套!
因为我一厢情愿所“推销”的东西,对一些人来说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自以为是、自娱自乐而已。
03
—
所以,现在我还在反思,有时候我是不是表现得过于理想化了?
比如,我一直强调要找到工作的意义感,能让我保持对工作的长久热情。
生活中要寻觅到意义,才不至于落入到一成不变、毫无新意、自我重复的惯性中。
甚至我标榜,一个有智慧的人更应该懂得把做事的目标转化为做事的意义,从“目标驱动”转向从“意义驱动”。
这就像小时候, 每个人都有伟大的理想:
”我想成为宇航员”,“我会成为英雄”,“我要用我的魔法拯救世界”...
现在想想,是不是很“天真”?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几位同事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我一时没忍住,插了一句:“现实点,多关心一下身边的人、工作的事,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04
—
最后,总结一下:
我想,写作给我带来的好处,就是我能从正面去思考一件事情,也能从反面来深度思考。
就像今天我想探讨的话题: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意义”绝不是空想就能赋予的,必须要让自己回归到现实,给自己定上一个小目标,马上行动起来。
能体现最终成果的事情才有“意义”。
也就是说,如果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那就先脚踏实地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然后用我的专业能让更多的人受惠。
如果我觉得当下最重要的是好好赚钱,那就应该踏踏实实弄一个项目并坚持做下去,并且保证它能顺利交付。
如果我有理想将来要成为一个创作者,那就从现在开始写好每一篇文章,当我的头脑中同时存在正反两面的不同想法,还能保持正常行动,那我就有了自我纠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