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绿衣女》只有六百余字,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只小蜜蜂化作小美女去陪伴在深山里读书的书生,也就是一个耳熟能详的男女爱情故事,而作者集中笔墨着重写了他们的一夜情,神奇、美妙、缠绵、疑惧、惊险,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感喟不已。
(原文很短,抄录如下:)
于生名璟,字小宋,益都人。读书醴泉寺。夜方披诵,忽一女子在窗外赞曰:“于相公勤读哉!”因念:深山何处得女子?(暗示女子非人类)方疑思间,女已推扉笑入,曰:“勤读哉!”于惊起,视之,绿衣长裙,(暗示,绿色翅膀)婉妙无比。于知非人,固诘(追问)里居(住所)。女曰:“君视妾当非能咋噬 (zé shì 咬嚼吞吃) 者,何劳穷问?”于心好之,遂与寝处。罗襦既解,腰细殆不盈掬。(暗示,蜂腰)更筹方尽(天快亮),翩然遂去。由此无夕不至。(坠入情网)
一夕共酌,谈吐间妙解音律。(蜂故善鸣也)于曰:“卿声娇细,倘度一曲,必能消魂。”女笑曰:“不敢度(唱)曲,恐消君魂耳。”于固请之。曰:“妾非吝惜,恐他人所闻。君必欲之,请便献丑;但只微声示意可耳。”遂以莲钩轻点足床,歌云:“树上乌臼鸟,赚奴中夜散。不怨绣鞋湿,只恐郎无伴。”(歌词暗示绿女遭遇和想法:乌臼鸟吃掉了她的伴侣,中道离散,所以她不得不冒露湿鞋,来找书生为伴。)声细如蝇,(暗示,蜂鸣嘤嘤)裁可辨认。而静听之,宛转滑烈,动耳摇心。(雅极,我心犹怜。)
歌已,启门窥曰:“防窗外有人。”绕屋周视,乃入。生曰:“卿何疑惧之深?”笑曰:“谚云:‘偷生鬼子常畏人。’‘(暗示,畏天敌乌臼鸟与蜘蛛)妾之谓矣。”既而就寝,惕然(惶恐貌)不喜,曰:“生平之分(缘分),殆止此乎?”于急问之,女曰:“妾心动,妾禄尽(福分尽了,指濒于死亡)矣。”于慰之曰:“心动眼瞤(shun 眼跳),盖是常也,何遽此云?“女稍怿(yi 喜),复相绸缪(男女亲爱,性爱)。
更漏既歇(天快亮),披衣下榻。方将启关,徘徊复返,曰:“不知何故,惿(忄斯)(恐惧貌)心怯,乞送我出门。”于果起,送诸门外,女曰:“君伫望我,我逾垣(过墙)去,君方归。”于曰:“诺。”视女转过房廊,寂不复见。
方欲归寝,闻女号救甚急。于奔往,四顾无迹,声在檐间。举目细视,则一蛛大如弹,抟 (tuán 揉弄)捉一物,哀鸣声嘶。于破网挑下,去其缚缠,则一绿蜂,(真相于此大白)奄然将毙矣。
捉归室中,置案头,停苏移时,始能行步。徐(缓慢)登砚池,自以身投墨汁,出伏几上,走作“谢”字。(最后雅举)频展双翼,已乃穿窗而去。自此遂绝。
读罢,印象最深的是绿衣女,其声、其貌、其形、其神、其态、其思,无一不跃然于纸上。既是写绿衣少女,又是写绿翅蜜蜂,两相谐合,天衣无缝,惟妙惟肖。
第二感觉即是绿衣女之雅、之怯。度曲时之雅,妙音婉转,销魂摇心;度曲后之怯,绕屋周视,心动眼跳。无不令读者爱且怜矣。
其三感叹绿衣女主动追求爱情,又怯于环境险恶而战战兢兢,其一言一行无不昭示着微妙心态,其担忧成真,堕于敌手,虽被解救,但其爱情已灰飞烟灭,令读者为之扼腕叹息和深深遗憾。
集笔力于一夕,精彩纷纭,婉曲动人,其言其行其思无不毕肖,大家手笔。
若欲探讨文章之寓意,窃意在于蛛网缚缠之象征上,见仁见智,吾不欲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