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家里附近死了个老人。那老人我认识,年岁已高,但很慈祥。夏天的时候爱坐在路边乘凉,我向她问好,她总会笑眯眯的回我,问我最近怎么样。
葬礼上家里大概是请了哭灵的人(哭灵在我们家里这边就是在葬礼上拿着话筒煽动情绪的人,类似于主持人)。从我家里就能听见那位哭灵人情绪饱满的声音——颤颤巍巍,断断续续,用着沙哑的嗓子说着老人这一辈子有多么不容易,家里的晚辈有多么想她,多么舍不得她。我虽然没去,但也知道接下来一定是一阵哭泣。大家都随着这位哭灵人的话语想到了那位老人。
因为我也经历过。姥姥去世时家里的舅舅也请来了一位哭灵人,那时我正上初三。哭灵人说的很好,很动听,很感人,我也哭了。但是哭着哭着我就想,一个和我姥姥素不相干的人怎么能做这种事呢!明明不认识我姥姥,不知道她喜欢吃海鲜,不知道她最喜欢抿嘴笑,不知道她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听戏,也不知道她曾手把手的教我和面,烙饼,怎么就能说的这么理所当然呢!我抬起眼,哭灵人的表情麻木。
那一瞬间,我感到了讽刺!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人类对于死亡始终是不能坦然处之。记得自己后来曾看过一本书,叫做《最好的告别》。这本书的大概就是教会人们如何的正视死亡,面对死亡,知道与其将老人在抢救室里折腾好久,带着孝顺与孝心的枷锁让老人痛苦的离开,倒不如尊重老人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想法离开人世。
死亡的确是让我们都害怕的事情。我们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固有一死,但是谁也都不能保证自己在死亡来临的那一刻能够接受,不会有丝毫的慌乱,反正我是不能。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局限于某种形式去约束死亡,去压抑死亡,而是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的享受生活,在活着的时候更好的去体会生活。
死后地下长眠自然不如活时自在潇洒好。
但随着现代社会压力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们体会到力不从心。每天交织在家庭、工作、生活的层层压力之中,或者是休闲时间沉迷于小说,游戏、小视频等等一系列玩乐之中,只是在做所谓的放松,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休息。
就像“报复性熬夜”一样。一个人晚睡,不是因为自己失眠,也不是因为喜欢玩手机,只是因为从早上睁眼就开始忙碌,家庭、工作、孩子,等到上床时这一天中根本没有真正为自己的时间,所以开始报复性熬夜。要玩上许久的手机,看许久的小视频,证明今天的时间并不仅仅是为了其他的事情而存在,然后再心满意足的睡觉。
是不是有点自我欺骗的感觉。
我觉得有一点。就算是因为需要所谓的独处的时间,我也不赞成用这样的方式来证明。因为,独处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而证明,是因为自己需要而存在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合理的状态。
或许有人会说,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在细小的事物中得到生命本身的姿态?我想,你可以从《今天过得比昨日快乐》中寻找答案。
看到书名后千万不要叹气,认为这又是哪一位写的鸡汤书。其实不然,这是蔡澜先生的一本合集,选取他多年创作精华集合而成的一本书。至于书名,虽然并不知道是不是蔡澜先生所取,但是我觉得这个书名更能够体现出蔡澜先生的生活情趣。
“今天过得比昨天高兴,明天又要比今天高兴,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活下去的真谛。”
是的,从读文章时便能看出,蔡澜先生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这种生活情趣不是用金钱堆积出的,不是一定要去世界上的豪华酒店,享受顶级的服务,见过许多难得一见的美景而来,而是从生活中体会到的人生乐趣,从每一件小事中感知到生命的美好。
比如杀价,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甚至是很多人所不齿,觉得很麻烦的一件事,但是在蔡先生这里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蔡先生曾在土耳其的一个街市中听过这样一句话,‘谈价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你减我的价,表示你肯和我做生意,是对我的尊敬。’
“所以,男人多么嫌烦也要杀价。久而久之,变成了一门艺术。当成艺术,杀价已是乐趣。”这是蔡先生得出的结论。当他看到一张伊朗地毯时,和店主杀价许久,以一个相对“公平”的价钱买下。而其中的乐趣与感受自然只有蔡先生自己才得知。
生活本就是一堆琐事,人人一辈子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自己要生长,学习,恋爱,结婚,生孩子,老去,就算中间夹杂着些许交响曲,也终究是避免不了这些大的轮廓。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又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取决于人们选择自己怎样的生活。
就像太宰治说的一样,“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 ,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
而怎样的生活取决于自己,愿你在其中也能得到启发,找到自己所爱的状态!
本文首发于豆瓣,我是养猫的胡子,很高兴与你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