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十八年前,公司要调我去一个离家稍远的地方工作(其实也就远三四公里),考虑到我一个年轻宝妈经常在公司加班不方便,我的领导默默地给我配了一台当时售价3W多元的轻薄小本,台式电脑也是当时比较高配置的品牌机。
十八年后的今天,当我发现我那台用了6年多的台式电脑不能上网了, 自己默默花了一个多小时各种测试,用手机查资料,再找技术远程支持,就是不考虑申请换电脑,笔记本电脑更别想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办公电脑只能台式或笔记本二选一,而且,新配的电脑因为配置太低,往往没法用,所以,宁可修修补补将就用着。
我能理解公司乃至国家的一些政策,比如央企要勇担当,要扶持国货,所以采购的肯定国产品牌的电脑,但我们是不是应该支持优质的国货?比如国企要降本增效,要高质量发展,采购配置低的电脑,肯定是不能增效,但真的降本了吗,其实也不然啊,可能支付给供货商的资金少了一点,但买回来的电脑如果没法用,不就相当于一堆废铁,这个角度看,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呢,而且,因为劳动工具的原因,劳动效率也大大降低。实实在在是降效增本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