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所以遥不可及,往往因为我们没有做小事的耐心,又没有做大事的决心。通过阅读富兰克林的自传,时刻能感受到,对一个人的成就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聪颖天资,而是源于对生活中的小事的尽善尽美,在将自己变得更好的过程中,有耐心,有决心。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头衔很多,政治家、科学家、发明家、外交家、记者、作家、慈善家,各种头衔用在他身上,都贴切而自然。
在18世纪的北美,作为英属殖民地,民众受教育程度低,而富兰克林从一个印刷工做起,最后成为美国的建国功臣,他靠的是什么?
01.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梦想竭尽所能
富兰克林从小就爱读书,虽然不能继续学校教育,但是在印刷厂里做学徒的时候,他唯一的乐趣就是有书可读。为了读书,他放弃跟工友们一起共进午餐的建议,用清教徒的方式独自留在印刷厂里吃面包、啃书本。也许有人认为日子清苦,但是在他看来,只要有书可读,这样的日子充实快乐。
因为他并没有想要做一辈子学徒,所以做学徒时,虽然他的工资低,工作繁重,但他没有怨言,而是不断钻研印刷技术,改进印刷工具,把印刷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干。
后来他不顾家里反对,独自去了费城。凭借读书储备的广泛知识,以及对印刷业务的精熟,结交了很多朋友,他渐渐在费城站稳脚跟。
虽然富兰克林最后以政治智慧最广为人所知,但其实这与他的目标并不冲突。他从最开始要做一个印刷厂老板,当他在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和之后,他在这一条目标线上不断挖掘出其他目标。
一个有足够智慧并精力充沛的人,目标就像一串珍珠,不断串接起的一粒粒珍珠,就像他完成的一个个人生目标,直到最后成为美丽的珍珠项链。
02.能够随时反省自己,才能不断修正自己
人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总是不断受到外界和自身的影响。外界的影响很普遍,但是内在的自省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富兰克林可以,他真的是珍爱自己的身心健康,所以他不容自己有太多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在他的自传里,他自述自己因为生理需要而去嫖妓,并承认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平静,他要求自己不再做此类事情。
富兰克林因为读书多,思想纯熟,而且生性好辩,从小时候在家乡时跟朋友为巩固读书内容进行辩论,到后来成年后就各种社会事件而辩论,每次他都想要赢得对方,并且大多数时候他也如愿了。但是后来,他反省自己,这种以咄咄逼人的姿态跟人辩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于是,他要求自己一定要低调,不能以那种强烈的方式来说服别人。
他说到做到,在后来他的辩论中,甚至是日常谈话中,他的言语中几乎再也没有出现“一定”“必然”“肯定”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他与别人的谈话低调谦虚,论证委婉,让人容易接受,结果双方皆大欢喜。
人们认识到错误很容易,但是能够改正错误却不容易。富兰克林的一生都充满了睿智,这份睿智主要来自于对自己的认知,然后让自己的内在圆融。
03.对美德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都知道,富兰克林为了让自己的道德达到完美的境界,自己做一个美德计划。他将自己认为所需的美德分为13个名目,从饮食的节制到谦逊的养成,他按照周期逐条实施。
真的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如此不予余力,感觉真的只有圣人式的人才能做到。
富兰克林就是以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但是他生活在民间,所以他在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的同时,还不忘教育民众。他写的那本《财富之路》,借老理查德之口,教育人们如何理财致富,里面几乎都是朗朗上口的哲理名言,比如,“时间比世上的一切都珍贵,浪费时间是最大的浪费”“勤奋不需要空想,只知道期待的人获得的只能是泡影”“一个今天等于两个明日。今天之事今日做,千万别等到明天”,等等。这些智慧之语直到今天依然让人受用不已。
可见,真正的智慧是永不磨灭的,时间带走的只是渣滓,真正的珍珠永远在时光之河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