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揭竿起义
乾符元年长垣县
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王仙芝反了!
造反的事没到皇宫就被宰相拦了下来,再说了皇帝也没有心思去管这些事,有这些心思还不如去打打马球呢。上次翰林学士刘允章冒死直谏的情景历历在目,刘学士针砭时弊,泣血上奏朝廷之祸,皇帝尚且无动于衷,又怎可能在意这些许小事。
刘学士将国家之祸总结为:为官八入,国家九破,苍生八苦,百姓五去。
所谓为官八入:
节度使奏改, 一入也;用钱买官, 二入也;诸色功优, 三入也;从武入文, 四入也;虚衔入仕, 五入也;改伪为真, 六入也;媚道求进, 七入也;无功授赏, 八入也。
国家九破:
终年聚兵, 一破也;蛮夷炽兴, 二破也;权豪奢僭, 三破也;大将不朝, 四破也;广造佛寺, 五破也;贿赂公行, 六破也;长吏残暴, 七破也;赋役不等, 八破也;食禄人多, 输税人少, 九破也。
苍生八苦:
官吏苛刻, 一苦也;私债征夺, 二苦也;赋税繁多, 三苦也;所由乞敛, 四苦也;替逃人差科, 五苦也;冤不得理, 屈不得伸, 六苦也;冻无衣, 饥无食, 七苦也;病不得医, 死不得葬, 八苦也。
百姓五去:
势力侵夺, 一去也;奸吏隐欺, 二去也;破丁作兵, 三去也;降之为客, 四去也;避役出家, 五去也。
人有五去而无一归, 人有八苦而无一乐,国有九破而无一成,官有八入而无一成。国焉能安定乎?
这三十多条将唐朝后期的弊政分析的透透彻彻,朝堂内宦官把持朝政,官员营私舞弊,卖官鬻爵,以为一己之私利;朝堂外藩镇割据,手握重兵,不听朝廷的号令,藩镇之间为争夺地盘相互攻伐,生灵涂炭。再加上水旱灾害致使土地收成愈少,赋税加重,徭役增多,全国百姓食不果腹,走投无路。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终于有人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
王仙芝在长垣县率领几千贫困老百姓站起来了,自称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起义部队称为草军,略带雷人的名字。这个称号王头领确确实实是费了很大脑筋去想的,“均平”寓意平均,这也是农民起义军第一次提出平均的口号,“天补”借用“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之意,是对“均平”的进一步解释,他不仅自诩为统领,更是称赞加入草军的老百姓为四海之内的豪杰,可谓深得心理学之精髓。
王头领为了笼络天下豪杰,还像模像样的找人发表了反唐檄文。
均平天补大将军兼海内诸豪统领晓谕天下黎庶:
朝廷无道,民不聊生,我等承天命,顺天时,除暴安良,救万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同志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吧……
有了檄文,造反就显得名正言顺,王头领率领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续攻破了濮州、曹州,两地的穷苦百姓纷纷响应加入起义军,声势大振。
此时的黄巢已经54岁了,到了行将就木之年。自上次一别长安城,黄巢便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家族的衣钵,当起了贩卖私盐的头领,贩私盐可不容易,日日与官府玩捉迷藏,过的是刀尖上舔血的日子,不过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每一次心惊肉跳之后就是大把大把的银两。可这种生活毕竟不够刺激,甚至比不上梁山好汉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称分金银的草寇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黄巢已萌生退意,功名大业似乎要石沉大海,要不是手底下的一大帮兄弟还得靠自己,估计早就退隐山林,过一过自己曾经嗤之以鼻的陶渊明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
家中子侄告诉黄巢濮州的王仙芝反了的时候,黄巢沉默了。王仙芝的大名在濮州、曹州如雷贯耳,跟自己一样是靠贩卖私盐过活,为人侠义、武艺高强,家资也颇为可观,居然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黄巢又想到了自己在长安城参加进士考试的屈辱,想到了自己满腔的政治抱负,想到了自己落第时的郁结,顿时一种复仇的欲望油然而生。
现如今朝廷混乱、藩镇割据,各地生灵涂炭,百姓民不聊生,人人希望改换这要人命的腐烂朝廷,只是大家敢怒不敢言,现在王仙芝竖起了反唐的大旗,百姓踊跃参与者数不胜数,如果势头顺利,灭了这不靠谱的朝廷也是有可能的。
想到这里,黄巢的嘴角露出了一丝诡异的微笑。
家中子侄看到这场景更是诧异,黄巢突然变脸问道:“如我响应濮州王仙芝,尔等何如?”几个子侄面面相觑,一脸惊恐之相,待反应过来便连连称是。
一想到投身义军,垂暮之年的黄巢便充满了力量,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长安城的科举考场,不过这次他不再是任人摆布的考生黄巢,而是主考官黄巢,甚至连诗论考试时题目都想好了:赏析“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并评述作者当时的心境。
即使将来灭不了大唐,在适当的时候接受朝廷的招降,就像当年裘甫起义和庞勋起义的部将一样,也不失弄个节度使、刺史做做。空想过后,黄巢迅速让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把握好当下才能成就未来,否则那都是空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加入起义军。
时间上的话,现在还为时过早,先让王仙芝试试唐王朝的实力,如若唐王朝命不该绝,王仙芝起义被迅速镇压下去,自己也没必要冒这个风险,如若不然再起义不迟。另外自己单枪匹马去投身起义军是不会得到重用的,手底下有多少人马就决定着你有多少发言权,在权衡利弊之后,黄家总结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发动群众为我所用!
剩下的,就是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