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他连续写小说已经有35年了,每天都会写400字一页的纸10张,也就是4000字,即便当天非常有灵感也限定自己只写4000字,或者是即便当天非常没有灵感,也是强迫自己要写出来4000字。
其实这个做法跟以前看过的一个登山的小故事有点类似。就是说有两个团队登山,采用不同的不同的策略,一个团队是不管天气好还是坏,每天攀登20公里,然后扎营休息,而另外一个还团队呢,是天气好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最大努力来出发,走最长的距离,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营地休息,最终的结果是每天行进20公里的团队稳扎稳打达到了山顶,而另外一个团队的团队成员却没有成功。
我现在很难说明每天持续的这种方法为什么要比另外一种方法好,但是从结果上来看每天固定的进步一段距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我最近想要提升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我发现结构化思维思考问题其实就是用自己掌握的思维模型来嵌套你思考的问题。比如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他的思维模型,就是说高效能人士行之有效的准则,一共有七个习惯,首先是独立的独立七的积极主动、要事第一、以始为终,然后是进入到互赖期的知己知彼、双赢思维、统合综效,最后是第七个习惯是不断更新。
村上春树也有自己的写作系统嗯他的写作系统,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写作流程。第一步,按照每天10页400字,也就是4000字的速度的写作,如果持续半年六个月就是80万字,就字数来说已经算是一部充实的小说。第二步,把自己的小说拿出来读一读,然后看不同的地方需要做什么修改,比如说有的地方可能刻画某一个人物不够立体,或者是描述风景不够翔实,或者是有一些结构上面的调整,总之就是阅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对作品做修正。第三步,引入第三方来阅读自己的作品,对村上春树来说他引入的是自己的妻子,把小说给妻子阅读,让她来给自己提意见。他也并不是所有的意见都照单全收,因为有时候,有时候他可能觉得讲的的还真有道理,就马上做修改,有时候可能会过过个几天,然后才会觉得,说不定还真是那么一回事,有的时候是他会从相反的方向去改,比如有次一个他不喜欢的责任编辑说,这个地方可能需要写的长一些,那他就把它修改的短一些,编辑说这个地方可以修改的短一些,那他就相反地修改的长一些,出来的结果竟然也不错。作者觉得,如果第三方给他提供意见,那就说明这个地方其实是不流畅的,就像一块布料,这个地方是需要熨烫,还有更改的空间,但是不一定非得要完全按照给他提意见的这个人的意见来改,但是一定要经过自己的思考,然后来做一个修改。
村上春树的写作流程系统,目前看来应该是一个二维系统,但是他还有自己的一个原则来约束这个写作系统,比如说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会要求自己每天都跑步或是游泳一小时,拥有足够健康的身体来持续写作。运动可以改造大脑,脑袋里面新生出的神经元,如果在28个小时之内不对他进行改造,再次对它激活,那么这这一部分新生的神经元就会萎缩,但是如果长时间每天固定的去激活脑神经元呢?脑海里面的神经元就会越来越多,大脑就有一个被改造的过程,人就会越来越聪明。村上春树35年来这个坚持运动,其实是他的生活原则,他的原则加入进他的二维写作系统当中,就好比是他的这个二维写作系统当中照入一束光照,形成了一个空间立体的写作系统。
我目前就遇到这个问题,觉得自己的输出质量偏差的,所以我想我也应该引入每天简书草稿书写3000个字,然后在在这个草稿上来进行修改,筛选不同的主题,然后输出当天的文章。
所有的思维其实都是一通百通,就像白居易, 做官做到了身居高位,挣钱方面也不错,能够 捐出六、七十万两白银来修一个寺庙,然后 在古代那样的生存环境能够活到七十四岁,在 文学上也有相当高深的造诣,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也有类似之处,比如孔子的论语里面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说,你只能通过自己的内心探索思考,你才能够找到答案。我记得有一个网友在网络问什么时候算是悟了,一个网络大V回答说当自己每天记录,反省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就就算是悟了。我现在也在力图达到一个每天记录,不过还没有反省自己,因为我觉得自己还欠缺一些深刻的思维模式,所以说不出来,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对哪些方面做得不对,总的来说还是要多读书,多积累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