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晚来的新年寄语,说晚也不晚,毕竟今天是一月三号,二零一八年才过去两天,听说这两天会有暴雪,在这样一个时间写下新年寄语,不也是很应景么?
既然如此,为何我会说这是一篇晚来的新年寄语呢?
话要从头说起,才能让听者明白,述者坦然。在二零一七年之前,我的阅读和感悟区间一直集中在人类的普遍规律和共性上,无论是从心理学、哲学还是宗教,我都在用一种统整的思维去学习和思考。换来的是一种普遍规律的认识,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性。通过这种共性的认识,我能够消除自我与世界之间的隔阂,以一种共通的法则来指引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这种感觉很类似于宗教,在无二的真理面前,万法归一、众生平等,你我他本无差别。
这种思维在我的认知里已经存在了很久,五年前当我面临职业生涯抉择时就已出现。我意识到选择一种职业,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职业的可能。一种职业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会从方方面面塑造一个人,行为、判断、感知,甚至是思想。对于遵从普遍法则,寻求共性的我来说,工作即个性化的自我表达意味着个人在工作世界中的异化,个性化意味着丢失了人内在的完整性和多种可能性。
正是这样一种内在的价值体系在无形中影响着我的选择,最终我走入了教育行业。教育之所以能成为我的首选,在于我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培养全人。与此同时,我认为这个领域的工作最可以丰富自己的人性,获得我想要的多种体验,而不单单是“异化”的成长。并且,教育的基础哲学是如此的普适,它和我的认知有着高度的一致。
此为引入。
回过头说起近两年,可以用三个短语概括:大脑的成熟、观念的更新、愿景的清晰。
1.大脑的成熟。
在发展心理学里面有一个说法,人的大脑在25岁时会经历一个重要的时刻,这个时候大脑开始经历一种变化,各个方面的发育接近成熟,开始往整合的方向发展,将展现出更加成熟和理智的判断。在人格类型论里面,同样可以发现类似的说法:人在25岁之后,开始有意识的发展自己性格中的弱势面,弥补性格的不足。
通过个人的观察发现,25岁之后的我开始了一种更为成熟的学习和思考。一些重要的学习内容会被整合进我的底层思维体系里,构成一种模式化的思考机制,例如对于自我的认知、宗教的感悟。这种变化,使得我能够更加清晰的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洞见到事物背后的运行逻辑。这一成长还在持续着,需要不断的去觉察。
2.观念的更新。
从具有普适性的规律、理论到更加个性化、个人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这是我在观念上的深入之处。通过研究特质理论到人格心理学到专业的测评体系到职业规划的具体实践,这一系列的经验让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所具有的差异实在是太大,在人格这一细分领域中,普适的理论不再具有指导意义,个人的发展将遵从他自己的轨道。
选择不再让人产生缺失感,而具有一种无限延伸的可能性工作不再是使人异化的怪物,而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通过工作,个人得以使本身的特质得以发展,通过与世界的互动,个人得以获得提升,最终导向的是自我实现和高峰体验。
而关于事物的实像,真理的探寻不再是漂浮于空中的楼阁。庖丁可以从解牛中悟得顺其自然的道理,登山者可以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刻获得高峰体验,一名教育者可以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政治家为推动一项改善民生的政策而心潮澎湃。人类的自我实现有其共性,个人的自我实现有其特性。最终,个人都将以自己的形式实现自我,达到“如是”的本来状态。
3.愿景的清晰
每个人都会受到内在价值观、个人特质和基本需要的指引,将三者整合外显出来即为个人愿景。愿景是价值观、特质、需要三者在真实世界上的体现,是其实现出来的样子。
愿景的清晰需要结合两方面的认识,一个是对自我的认知,一个是对世界的认知。
我的个人愿景简单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即是:用个人的专业知识去促进他人的内在成长。
首先,我是一个倾向于单兵作战的人,对于团队协作并不擅长也不有利。我的工作优势决定了我更适合一个人去思维、探索、改进事物,而团队工作会限制我的想象力与判断力,复杂的工作关系会减弱我的优势能力。而如果要进行团队协作,比较好的方式是我来做决策者和领导者,或者单独负责一个模块的工作。
其次,专业知识是我工作成就感和存在感的来源,我是一个非常强调专业能力的人,只有在某方面我具有他人不具备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时,我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去工作。否则,再多的成果,我也不认为与自己的关系有多大。
最后,促进他人的内在成长是我工作的价值追求。一直以来,我都对个人的内在成长极为感兴趣,并为能够帮助到他人成长感到非常大的满足感。而在帮助他人更加健康、富有、美丽等外在方面没有什么兴趣。所谓内在成长,可以是个人的心理成熟、认知提升、自信、自我接纳、幸福感等内在属性。
以上是我的自我觉察和梳理,读完会有不完整、不准确的感觉。不过,究竟来说,这些是我此刻关注和能够总结到的点。也许,一段时间之后,我又会有另一番认识,那也没有关系,记录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附:
从个人特质入手,感到新年寄语写的晚了符合我的完美主义倾向,这是我遇事的第一反应,对应的优势为评价、改进事物的能力,对于内傾严重的我来说,改进的方向对内,即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