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路在村庄西头,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名字,我忘却了,关于他的样子我却记很清楚,它一头连着村里的唯一一座小桥,另外一头连着挖土烧砖留下的窑坑,紧挨着小路的是一条小溪,那是与隔壁村的分界线。
春天来的时候,小路边的柳树是最先返青的,它是这条小路上唯一的一颗柳树,像一个孤独的卫士,伫立在村庄的边缘。
时至三月,一阵春雨过后,泛绿的柳条开始长出嫩芽,是最适合做“笛子”的时候,将刚发芽的柳条折下,取出枝干,留下管状的枝皮,一头用指甲掐去蜡质层,将里层的纤维层保护好,一个具有田园风情的乐器就这样制作完成了。
在这里,很多东西的命名都有充满了随意性,因为吹出来是“嘀嘀”的声音,所以这个笛子乐器直接被叫做“嘀嘀”,再用家乡话说出来,充满了乡土和亲切感。
形状不同,“嘀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如果是粗的,会发出“哞哞”的声音,低沉而有力量,如果是细的,则会发出“嘀嘀”的声音,明亮而欢快。
村庄的清晨从村东头伴着朝阳而来,春天则是自村西头赶来,在这条幽静的小路边,那一串串从柳树枝头折下的嘀嘀声,在村西头掀开了万物复苏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