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家人
从十五号报道开始,已来北师大三天了。每天听课、消化、美篇、简书、打卡充实着我的生活!我像是一个才进入大学的学生,新鲜感和压力带给我的双重感受让我有点手忙脚乱。每天早六点起床,六点半去餐厅,七点去教室,八点半开始上课。可以用这些时间整理昨天没有做好的美篇或简书,修改后再发布。就这些工作我却连给爸爸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只是有时利用课间十分钟,发家里的群中一些照片,告诉他们我在北师大学得很好,不用担心我!
写给青椒小伙伴
今天是正式北师大之行第二天,我和同宿舍的王慧娜老师撑着伞走在上学的路上。从昨天开始,北京就开始下雨了,大一阵,小一阵,紧一阵,疏一阵。上学的路程刚走了有一半,雨下大了。寸步难行,感觉伞都变小了!赶紧在门市外避避雨,但是十分钟过后,雨还是那么大,而且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没路了!我们彻底过不去了。因为太大雨把路给淹没了!眼看就要到七点四十分了,雨还没有要小的趋势,内心很着急。站在路口处,望着到处都淹没半个车轮子的街道,想到一个不能再好的办法----赤脚上学,鞋子用手提着!好就这么干!想到就做,我马上把鞋子脱掉提起又提点裤腿,打着伞,下水了!水漫过我的脚脖子,我不敢走快,虽然心里很着急。同行的小伙伴一看,大家都乐了,逐一效仿。我们的赤脚上学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路上有人乐了,我们看看也笑了。可是大家知道,北师大学习不容易,谁都不想错过一节课,哪怕只是迟到几分钟都不愿意!
赶到餐厅大家基本上都吃过饭了,不顾影响形象,穿上鞋,洗手吃饭,赶紧进教室!
写给今后的课堂
上午,由北师大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萑教授为我们带来《乡村教师的课堂建设》。宋教授全场幽默风趣又特别深入主题,在宋教授的课堂中,你感受不到压抑,只会感到自己充满自信。我们就像聊天一样,教授让我们在收到的资料上写下自己对“课程”、“教材”、“教学”三个问题。我理解的----
课程:知识的编制整体,
教材:课程的的反应点和反应面,它也是辅助课程的一个工具,一种资源!
教学:是实施课程每个知识点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
一节课我们上课三个小时,可是大家还觉得不过瘾。虽然课堂上教授留的还有作业。其中最有创意的作业就是教授提出的你觉得在你们的学校及所在村、乡、镇有没有可以运用在你的教学中的资源(包括地方民俗、节日、习俗、动植物、历史事件、人物、谚语)举例说明。教授要求八到十人一组,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讨论并把问题写下来,多多益善,学科可以是自己的也可是其他科。
别组都是八人,我们只有四人,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讨论的热情。看到地方习俗和民俗文化我想到了我们商丘的火神台庙会,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那里热闹非凡,特别到了十五的花灯展,更是把远方的客人都吸引过来了!所以我说我们做民俗文化吧!全票通过开始,设计开始!语文、数学和英语三足鼎立,我们开始从数学开始,大家积极发言,我们想到了二十多个数学问题;比如说:车辆的计算
人数的统计
购票人的拮据
路程的计算等等
英语有二十个;其中包括外国友人来旅游,作为导游我们要怎么说的旅游英语,就餐时的饮食习惯用语等等。 语文十八个包括旅游作文、风俗习惯的形成、说明文的写法等等。还有物理,地理,生物,美术还有应该加入动手问题正在解决。最后,我们在轻松愉快的课程中放学了。
相信大家通过这一课,都有特别多的收获,而我决定在下期开学,将把一些创新课程的精彩也带到我们学校!不管是否能取得大成就,至少要做全新的课堂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