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么是碟仕?
A:碟思文化旗下浣熊唱片隆重推出“碟仕”栏目。讲述唱片和人的走心故事,记录唱片和我们的集体记忆。
复兴唱片文化,百年百人众生相,100位碟仕畅谈,100张唱片推荐,100段走心寄语...
022号 熊小默
知名博主,超级大V,在时尚圈、音乐圈、收藏圈名气响彻云霄!熊小默老师以犀利、直白而且幽默的语言吸引着大批死忠的粉丝!
因为墨墨老师的介绍,熊小默老师在浣熊买了唱片,成了我们的用户。于是借着送货上门之由,我厚着脸皮,“强行”采访了他。
现在大概有着多少收藏?在收藏的时候会有介质上的偏好吗?
CD大概有4000张不到,黑胶3000多张,差不大多。介质上的偏好,还是看时间段的。我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收藏MD,现在还会买一些磁带,但是最主要的钱还是花在收藏黑胶上了。
在国内很少见的MD专辑成了许多人的收藏方向
根据Discogs对我收藏的计算,我这一屋子大概价值18万美元。因为那都是中间价,实际上应该要超过这个价格,因为我买的都是版本比较好的,成色比较好的。
你觉得实体唱片和在线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选择购买实体唱片?
其实两种(形式)我都不排斥,而且两种音乐形式我都会消费。在线音乐方便,资料库也越来越全了。买实体唱片,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我的收藏癖好这点我很诚实~(笑)
还记得第一张实体唱片买了谁的什么专辑吗?是什么契机开始转向Progressive Rock?
我至今为止从来都没有买过一张盗版唱片或者非法下载过任何一首歌,这点让我很自豪。
第一张唱片,记得不是特别清楚了。R.E.M.的《New Adventures in Hi-Fi》或者是Brian Eno和Cluster合作的《Cluster & Eno》,因为这两张是在同一个星期买的,记不清楚谁先谁后了。
R.E.M.《New Adventures in Hi-Fi》(1996)
我大概是2004、2005年开始转向Progressive Rock的。之前已经在听Pink Floyd和King Crimson这类乐队的作品,然后决定听得更专注和旁门左道一些,一直到现在还是很喜欢这个类型的作品。
熊小默老师不怎么听华语音乐,请问是为什么呢?
华语音乐我真的不怎么了解,因为我的童年时代好像从未消费过任何一盘磁带或者CD,也不怎么感兴趣。我听各种各样的欧美摇滚音乐,一直到1999年,突然对窦唯感兴趣,买了第一盘也是唯一的一盘华语CD,就是窦唯的专辑。
我很难解释为什么我对华语音乐不感兴趣,就像我不怎么听西班牙语、不怎么喜欢爵士和金属一样,纯粹只是个人偏好。华语唱片的版本也比较混乱,所以我也没办法买。
您对美有执着的追求,对唱片的封面和封装有没有偏好?
R.E.M.这张正反面“全光”的专辑,成功的引起了熊小默老师的注意
我对唱片封面的设计比较敏感,对字体和印刷的细节会看得比较多,而且我会钻研同一个乐队或者是同一个设计师在一个时间流里面,在设计方面的进步。但是,封面不是我买这张唱片的决定因素,我不会因为封面设计去买一张完全没听过的唱片,从没有发生过这类事情。买唱片,一定是因为喜欢这个乐队或者这个音乐才去买,不过我得承认封面设计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
对追求唱片版本这个事情怎么看?会追求吗?为什么?
我一定是对唱片版本非常非常讲究的人。唱片版本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可以将就、不可以委屈的点,这点上我是不会有任何退让的。
熊小默老师厌恶的“Music on Vinyl”再版系列
对于同一张唱片,能有多稀有的版本,我就想买多稀有的版本。我觉得与其买那些到处都可以买到的新版,我还不如直接听Mp3,买唱片就是为了满足我的收藏欲的,如果退而求其次,我还不如不花这个钱。
有些人特别抵触日版,你对版本有什么特别的偏好吗?
这个得看情况,如果德版比任何一个版本都贵,那我就买德版。像英国不少Progressive Rock的日版是最贵的,那我就买日版。一张专辑我只收藏一个版本,不会什么版本都买。
有没有自己十分偏爱的唱片可以推荐给大家?
我推荐大家刚才提到的那张Brian Eno和Cluster合作的《Cluster & Eno》,那是我可以听一辈子的金曲。
《Cluster & Emo》(1977)
身边唱片圈以外的朋友们,会买实体唱片吗?如果身边的人对实体唱片感兴趣,熊小默老师是支持还是劝退?为什么?
其实……我倒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唱片圈这个说法,如果说身边偶尔买一张唱片也算的话,其实这样的人还挺多的。
我并不会太在意大家买或者不买唱片,所以也谈不上支持或者劝退。唱片根本不是一个什么买不起的东西,买就买咯~满足一下自己,挺好的。
你觉得实体唱片对自己的生活来说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
虽然我在实体唱片上也算是花了不少钱,但它对我来说也就是一个生活的小调剂,不算是很重要的事。虽然随着收入的增加,买的唱片也越来越贵,但它依然只是一个生活的调味品。
黑胶是一个很好的生活调味品
在浣熊购买的经历感觉如何?还希望浣熊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浣熊帮我买到想要的唱片,还送货上门,我觉得这个服务特别的贴心,所以很感激。上次和你也聊的很开心,说实话我感觉这个服务太奢侈了,不能总是奢望每次都帮我把东西送上门~不过可以交流什么的,还是很开心的~
浣熊在推广唱片文化的同时,也在做唱片普及的工作,你对这个怎么看?
唱片循环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讲起这件事,我也有点感触。最近几年开始迷上黑胶的孩子们介意买二手唱片这件事,我觉得非常不合理。我觉得大家就应该买二手唱片!这就像百达翡丽表是一样的,你买,你死了,死了之后这些唱片回到唱片店,再卖给我,然后我死了再卖给唱片店,日本和英国一直都是这样一个循环。
浣熊力求让唱片以最佳状态交给下一个主人
比如我好不容易在20个唱片店搜集起了一个乐队的专辑,然后我死了,这些唱片又重新散落到各个唱片店里。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买那些纯复刻的东西,有钱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好玩了。
对那些开始感兴趣实体唱片的朋友们,有什么寄语?
就像刚才所说的,我对买实体唱片并不是那么在意,所以要说给大家点什么建议的话,我只能说:要买就买稀有的版本,烂大街的版本不值得收藏。
谈谈唱片实体店的前景。
虽然我经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晒“我又去唱片店”之类的,但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我现在基本上就去伦敦和新宿两个地方淘碟,没怎么碰到过中国人。而且年轻人都很少,大多数都是中年秃头的大叔,感觉他们在那里泡了一辈子,哈哈哈!
网上找了张图来映衬熊小默老师的“偏见”~
上海实体唱片店少得可怜,10年前我们每个周末会在唱片店站着聊一下午,手里拿着一摞唱片也不结账。那是一个可以让大家互相交流,让同好汇聚在一起的地方。当面可以讨论各种版本好坏,不会产生误解,但转战网络以后就会变成一种情绪宣泄甚至有人觉得是炫富,这就没什么意思了。
所以实体唱片店一定需要一个社群的建设来做支撑,它有别于路边的餐厅或者是水果店,那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模式。社群在,实体唱片店就能存活,反之就活不下去。
给浣熊实体店一些寄语……
浣熊唱片店……我觉得在国内选择这个行业是非常辛苦也不赚钱,是非常理想主义的。方便了大家,却没有太多发财的机会,这让我们这些喜欢唱片的人很过意不去。
浣熊唱片年中无休,恭候各位音乐爱好者的光临
希望我们共同的圈子能越来越大,不仅只是为了交流,也要为了这个事业可以顺利的发展下去。虽然很艰难很辛苦,希望你们一切好运!
感谢熊小默老师的时间,希望下次可以来店里继续聊~要不要报名个“一日店长”~?
更多唱片与人的走心故事
由于我们暂时没有评论功能,想要和我们24小时交流的伙伴们可以发消息给公众号,我们都会回哦!
本文为浣熊唱片(RaccoonRecords)原创,欢迎转发,商业媒体转载,需获得授权,并注明作者及出处。
图片来源:熊小默老师照片由熊小默本人授权浣熊唱片使用,未经许可不得随意使用。其余照片为网络渠道获取,如有侵权,可连续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