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教育观念对我们传统教育观念有很大冲击,有如下几方面让人印象深刻:
1、与其给他一切,不如教他方法
在日本人的教育中,对孩子经常放手,不怕孩子吃苦。想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不是说留给他很多的钱,他就能更好的生活,而是要让他学会能过更好生活的方法。
想起林则徐的一句名言:“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意思是:子孙如果像我一样卓异,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贤能却拥有过多钱财,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愚钝却拥有过多钱财,会增加他的过失。
我们古人也云:“坐吃山空。”
孩子要过更好的生活,大人不用给他留什么,还是要教给他方法,提升他独立生存能力。
郑渊洁老师在他的家庭教育课程中表示过类似的观点,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十分重要。
他的孙女才5岁多,但有一天他的孙女对他说:“爷爷,我长大以后不花你的钱,我要自己挣钱花。”
5岁的孩子已经知道要独立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想着靠家庭,这是何等宝贵的一种品质。
2、容忍孩子做的不完美,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很多华人父母怕孩子受伤,你因此不让孩子进厨房。
但日本父母不认为,孩子即使在做家务的过程中受伤了,也是一种学习,能让孩子学会以后在厨房做事的时候更加小心,更加认真。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受伤是必然的,因为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做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用孩子受伤就放弃让孩子学习的机会。
日本孩子五六岁就开始进厨房,但我们大部分的华人父母是很少这么早让孩子进厨房的,这点真要像日本父母学习。
3、培养好习惯要有耐心,纠正坏习惯要有信心
国内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习惯的时候很没有耐心,希望孩子一下子能做到最好,不能给孩子一个慢慢的适应与缓冲的过程。
同时家长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也是没有信心,若孩子坏的行为习惯没有在短时间内改变,就觉得这孩子缺乏毅力,给孩子贴上了很多不好的标签。
一旦给孩子贴上标签,根据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孩子还可能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
教育孩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孩子还很小,很多事情必须慢慢来一个毛病一个毛病地改,不要期待孩子一下子改掉所有的坏习惯。
人无完人,我们要学着容忍孩子身上的小毛病以及做事过程的不完美。
4、孩子跌倒,请他自己站起来
日本父母在孩子跌倒的时候,不会去扶孩子的,他们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就可以了。
他们认为如果父母去哄她,孩子不仅会哭闹,而且会产生一种印象:我摔倒了,别人必须扶我、帮我、哄我。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即使他摔的不痛,也会指望别人来扶,从而养成凡事依赖他人的坏习惯。
孩子跌倒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让孩子自己站起来就可以了,以鼓励取代安慰,让孩子勇敢而不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