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直接跟韩信相关的成语就有30多个,而且一直沿用。至今,人们依旧津津乐道他忍受胯下之辱的事迹、以及将兵如神帮刘邦平定天下,还送给他一个兵仙的称号,当然也常常惋惜他最后被刘邦、吕雉、萧何这些人害死掉了,留下最后一个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在楚汉争霸时,逐一灭掉六国,最后在垓下合围灭了项羽,可以说,没有韩信,刘邦不可能一统天下。但是在刘邦坐稳江山后,就开始对付韩信,先是将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王,因为韩信在齐地威望太高,就让他去了楚地做王。第二次,项羽旧臣钟离眜逃到韩信那寻求庇护,起初韩信念旧情,因为他一开始也是在项羽手下,跟钟离眜交情很好,所以韩信没有把他交给刘邦,于是刘邦假装去狩猎,要求所有诸侯到他那会合,韩信怕刘邦发难,就让钟离眜自己抹了脖子,结果刘邦并没有因此放过他,而是把他抓回长安,降为淮阴侯,而且不能离开长安。等于是被软禁监视起来了。
第三次,赵国的国相陈豨被刘邦逼迫起兵造反,又有人告发韩信参与谋反,最后萧何把韩信骗到长乐宫,被吕雉下令杀死。
我们先不论这里面谁对谁错,就说,如果我们是韩信,要怎么避免自己陷入这些灾难呢。
其实,韩信有很多次机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好的一次机会就是在楚汉之争后期,韩信在齐地灭了项羽二十万主力军,并斩杀了项羽帐下猛将龙且,这时很多人劝韩信自立为王,跟楚汉分庭抗礼,先联合项羽灭掉刘邦,自己再灭掉项羽,最后夺得天下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可惜,韩信有做将相王侯的雄心却没有做帝王的野心,而且觉得刘邦对自己很有情义,还是选择了追随刘邦。
既然没有那么大野心,那就好好听话服软吧,可韩信爱自由,想做个逍遥自在、没人管的诸侯王,以至于多次违抗刘邦的命令,敌人还在的时候不能没有你韩信,等敌人都消灭了,就是消灭你的时候了。
其实韩信降为淮阴侯被软禁在长安也可以活得滋润,可偏偏他还心高气傲,有一次他去探访樊哙,出门后自笑着说我这辈子竟然和樊哙这样的人为伍了。这让他得罪很多皇帝身边的亲信,同时他也不满足做个无用的侯爷,整天一堆怨言,给了别人很多诬陷的机会。
最后被老朋友萧何骗去赴死的时候仍然没有意识到危险降临。
有句古话说得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意思是当老天给你机会得到,得到什么,好处,大的,如韩信这种可以自立为王,小的,可能就是生活中一些好事。什么叫老天给你,就是你都不用去权衡利弊、左思右想,不用你再去做复杂的操作,没有任何风险,直接接受就行了。这个时候你却不接受,那么反而会因此遭殃。老天给了韩信自立为王的机会,他反倒顾及过去的情面,放弃了。这情面,在实际利益面前其实不值一提,刘邦为了巩固自己和子孙的江山必须要除掉异姓王,他可不会顾及什么情面。所以,当利益的天平偏向你时,该得你就得,伸手就能摘到的果子,你就直接摘,不要因为其他人的感受,其他人的情绪就让你畏首畏尾。考虑别人的时候先考虑考虑自己。
当你的处境让你不愉悦时,跟周围的人能处好关系就处好关系,没办法处好关系也别说任何不好的话,当个路人也挺好,最忌讳心高气傲,那只会让所有人都讨厌你,你也好不了。就算你打心眼里看不上周围这些人,你也别表现出来,能客气就客气,多想想为什么自己会不得不跟这群你看不上的人在一块,是你能耐真的比他们高一大截,还是你自己其实也不过如此。如果你真的能力强,却又不得不困在这个你看不上的环境,周围都是你看不上的人。那你就要好好想想,是什么把你困在这的,为什么你就不能换个地方,为什么你就不能找一条向上的通道。
常说以史为鉴,因为历史上发生的事,他是真实的,不像小说和故事有很多人为想象的情节,而真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顺应人情的,往往很残酷,所以才叫现实。只有读这些历史,才能避免犯别人犯过的错,踩别人踩过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