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微博刷到一篇关于87版电视剧《红楼梦》文章。我记得上大学时选修了文学理论相关的课程。那次得期末大作业是写一篇关于名著的小论文。脑子里想的第一个就是《红楼梦》,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今天翻电脑资料,看到还留有底稿,就把它保存到简书来。
应该是不止一次读《红楼梦》了。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每读一次,也带给我更大的震撼。
满纸荒唐言
翻开书章第一页,就写道: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
通体读下来,若不是曾读《悲情曹雪芹》,了解了一些关于曹雪芹的家庭背景,真的不知道如何能读得下去。
且不说内容的精彩,文字的魅力,仅仅是那一个个美妙的人儿就已打动了我。该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香菱作诗是梦中,一并风月宝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这真真该算得上是满纸荒唐言了。
一把辛酸泪
书里说:黛玉本是绛珠仙草,因得了神瑛使者的甘露灌溉,修成女体。神瑛使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她果真做到了。一生的眼泪,不为别人,只为宝玉。人们都说,林姑娘心细,孤傲,眼里容不得沙子。孰不知,在她的心里,住了一个人,他是她的全部。她可以对任何人好,唯独不可以,容不下和宝玉亲近的女子。
书里说:宝钗美如白雪,贤惠端庄,待人和气。但是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在所有的人中,只有她,是最有智慧的女子,也最有心计的女子。所以我想,宝钗是没有眼泪的。她唯一的泪,就是没有得到宝玉的心吧。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
一道护官府:“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道出了人生百态;跛足道人的一首《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招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写尽了人间丑恶。
有钱有势如何,无权无势又如何?到头来不都有一死?《金陵十二钗》对王熙凤的判词:“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福人宁,终有个家亡人败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将尽灯。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这又何止是熙凤的命运?
谁解其中味
一句“树倒猢狲散”道出了贾史王薛四家族的命运。贾家的靠山是什么?是元春,元春是树,贾母是猴王,树倒,猴王一死,贾家大势已去,猢狲四散离去。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本就同根生,贾家败落,其余三家又能如何?
读《悲情曹雪芹》也有句“树倒猢狲散”。是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临终前对儿子曹颙说的。树指康熙。康熙在世,曹李(李熙,曹寅妻子的哥哥)两家平安无事,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大力整治官场,查出了许多贪污受贿,拖欠国库的人。李熙首当其中。接下来就是曹家了。两次查抄,家败人亡,惨不忍睹。这也就是所谓的猢狲散了。
说不出,那该是一种怎样的痛啊?家族的败落算什么?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家人的背叛算什么?谁也没有权利和义务要对你好对你真诚。可是如果是雪上加霜呢?是啊,我们有什么理由怪别人呢?没人可以帮我们,只有自己。想做的事做不了,不想做的非逼着你去做。曹雪芹的命运如此,贾宝玉的亦命运如此,我们命运也一样。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读红楼,看尽了人生百态,若是有机会,我会一读再读。
好几年没有看红楼梦了,书里得细节也忘的差不多,今天重新读这篇文章,就当重温了一遍大观园里得生活。虽然当时的文字稚嫩,但是现在却也写不出比这更好的。希望年龄,阅历丰富后能再读一回红楼梦,到那时,写出更优秀得感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