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
孔子说:“富与贵,人人都想望。但若不以正道,得到了富贵也不接受。贫与贱,人人都厌恶,但若不以正道,处于贫贱也不摆脱。君子去掉了仁,凭什么称为君子?君子即使是一顿饭[这么短]的时间也不会违背仁。仓促急迫时如此,颠沛流离时也是如此。”
论语别裁:
孔子说,富与贵,每个人都喜欢,都希望有富贵功名,有前途,做事得意,有好的职位,但如果不是正规得来则不要。相反的,贫与贱,是人人讨厌的,即使一个有仁道修养的人,对贫贱仍旧不喜欢的。可是要以正规的方法上进,慢慢脱离贫贱,而不应该走歪路。一个人去了“仁”字,就没有中心思想。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所以君子没有“仁”这个境界,就没有中心思想,既没有中心思想,靠什么成名呢?所以做学问的人,没有在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违背了仁的境界。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靠仁;倒霉的时候不颓丧,不感觉到环境的压迫,也靠这仁的修养安然处之。换句话说,得意的时候,要仰仗“仁”而成功,失败了,也要依靠“仁”而安稳。
感悟:
每个人都喜欢富贵,只不过有的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有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本无对错,唯心而已。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于自己的心作斗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