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荔枝》:发现没,为什么别人越混越好,你越混越差?如果你不想被人构陷、牵着鼻子走,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到这三件事

HI,我是阿云西瑛

在公司里,你小心翼翼,对待工作兢兢业业。

加班的时候有你,加薪的时候无你。

平时,很容易得到老板的赏识,自然工作做得最多,然而,真相是:在升职机会出现时,老板提携的一定不是你,而是那个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人。

这是为什么?

热播剧《长安的荔枝》已经道尽玄机。

前面几篇文章,都是本着这部剧的原著小说而写,而这篇文章是站在电视剧的内容来写。

如果你不想成为第二个,第三个职场上的李善德,被人构陷、捏着鼻子走,你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做到这三件事。

一、摆明立场,亮出利害关系,让他人不敢轻易冒犯

李善德靠着天赋考上了明算科进士,这才被选中,做了九品芝麻官,也就是最基层的公务员。

然而,他在官场上混得非常差,兢兢业业埋头苦干20年,却从无升迁。

为了能在京城买下一套70平米的房子,他花光了18年的积蓄,还借了香积贷150贯。

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要受穷。

作为明算科的进士,李善德可是跟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处处计算,处处算计,这才贷款买了房子。

然而,上林署实在是人微言轻,接到一个烫手的山芋,实在没地方塞,只能耍了个阴谋,领导联合他的同事们一起把这个烫手的山芋,哄李善德接下。

因为,得罪他,没关系,没损失,谁让他是老好人呗,能欺负!

李善德酒醒发现后,已经推诿不掉。

说白了,还是他以前的态度,才给了领导和同事“欺负”他的机会,这不是别人造成的,是他自己“老好人”“老实人”的态度造成的。

他醒悟是因为两件事的对比:

但他求他领导救他,领导反而唾弃他;他自己摆明了要死拉你一起死的坚决态度,别人反而惹不起。

他摆明态度,亮出“圣人要荔枝,他为圣人办事,办不成你也有责”的利害关系时,别人就不敢轻易冒犯。

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墨子说:“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也。”

人都不傻,所以李善德明白这一点后,他利用人的趋利避害,才成功向领导要了一笔差旅费。

领导、同事虽然恨他,却拿他也没办法。

在职场上,想要破解“老实人”被欺压,被压榨的法子,可用这招:

面对问题,上司不愿解决,只想让老实人背锅的,那么,就把水搅黄,把事情搞的越大越好。

牵扯到谁的利益了,自然会有资源更多,权力更大的人出面摆平。

当你选择了反抗,而不是无声应对,反而,那些人会害怕,你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他们再也不敢惹你。

二、遇到困难,绝不轻易认怂,找到破局之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退无可退,才能勇敢前行。

李善德向死而生,听从了好友杜甫的建议,与荔枝使死磕到底。

他跟数据打了一辈子交道,最为信赖帮他解决困境的,仍旧是他自己的专业。

所以,他才决定去岭南考察,并搜集数据,从实验数据上,找到了破局之道。

有时候,人勇敢向前,不失勇气,固然精神可嘉。

但很多时候的全力以赴,是建立在如何破局之上?

曾国藩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自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

这世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逆向思维才是破局的关键。

当所有商家都在红海厮杀时,某多多以 “下沉市场” 另辟蹊径,用 “农村包围城市” 的逆向策略打破电商格局,成为大佬。

李善德亲身入局,不但考察了从长安到岭南的路程,以及交通方案,还实验了荔枝的保鲜时间。

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更迭。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最终,他破局而出,所向披靡。

三、利他共赢,方能走得长远

韩洄一语道破官场:

“为官之道,其实就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不长久的。”

然而,这个道理,李善德没能早点悟出,不然,他也不会20年无升迁。

在杨国忠的时候,他一夕悟出,这才献出荔枝运输路线图,把功劳送给杨国忠,得到他的庇佑和支持,完成了运输任务。

在人生中,则要 “觉后知,觉后觉”,即以利他之心成就自我,以仁爱之心待人,他人自然会因真诚与善意而心悦诚服。

稻盛和夫曾说:

“这是利他之心的回报,为对方着想似乎伤害了自己利益,但却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

写在最后:

我们从小就受儒家思想熏陶,告诫我们要为人真诚、大度。

但进入职场后,经常被吊打,才明白:

一个人除了真诚、善良、大度还不够,还要学会审时度势,摆明态度,亮出立场。

你的善良要有点锋芒。

哪怕是朋友,亲戚,不要被道德绑架,要量力而为,知人善用,不该帮的忙不帮,不该借的钱不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