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大多时候都感到怀才不遇。没人看得到你蓬勃的内心,也没人耐心听你一番见解,更不用说理解你独到的追求……然后在念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时,莫名其妙的代入感。
年轻的生命总是鲜活美好,拥有旺盛的精力,不厌其烦地追寻理想,有无数新奇的想法,可以横冲直撞,可以不屑一顾,恣意洒脱。
沃尔夫的出场鲜活地展现侍才放旷的天才作家,张扬浮夸,浑身用不完的鸡血,他与内敛稳重的伯金斯性格形成极大反差。沃尔夫生命中的伯乐终于不动声色地出现了,那种多年以来渴望被人理解认同,甚至欣赏的情感一瞬间爆发出来。
伯金斯像是一个冷静从容的捕手,他清楚地了解眼前这个年轻人写作的巨大潜力,他丰富敏感的才华,如一块还未雕琢却熠熠生辉的璞玉,他内心是有多么大的惊喜。
我一直在想,伯金斯曾经年轻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吧,也曾拥有如今在沃尔夫身上看到的才气,也曾笔如泉涌,透着灵光的启迪与感悟…
是什么经历让他从笔墨繁华中置笔从了编辑,故事并没有交代,但他是很好的天才捕手,他能够迅速从纷繁复杂的作品中一眼鉴别优劣。他独树一帜却花巨大心血去打磨璞玉,他在商业与才华中不断去平衡与取舍,他的角色注定是理性又感性的结合体。
作为金牌编辑,他必然理解受众需求;作为补手,他必须打磨作者的写作技巧;作为作家,他为作者文章每一次删节的痛苦感同身受;作为读者,他希望精确地还原作者作品的全部…
沃尔夫说伯金斯活得拘谨懦弱,只会待在他那狭小的办公室…这一段冲突我看得尤为入迷,沃尔夫和伯金斯多么相似又多么不同啊!
沃尔夫和伯金斯都热爱文字,对生命的见解感悟也是如此雷同,甚至对小说的狂热执着,也是他俩伟大友谊的纽带,他们都不惜为此与身边亲人发生冲突,看起来他俩那么的相似。
可再看看,沃尔夫在遇到冲突后的态度却与伯金斯完全不同,沃尔夫自我、理想,他要完整的自己,不愿妥协,而伯金斯在冲突以后,他深刻地去理解了太太的不易,在太太与孩子们回家后,他给了太太一个感激的拥吻。
沃尔夫只知道朋友如今不能写出半个字的小说,他不能理解其的堕落,指责嘲笑,他的世界非黑即白,生硬毫不柔软。
伯金斯对待落魄作家的态度却截然不同,除了支付一笔钱帮其度过难关,也由衷地鼓励他继续写作,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包容与慈悲。
伯金斯与沃尔夫冲突过后,伯金斯选择宽恕与理解,他说,有些事情需要他自己花时间去想明白。沃尔夫很长时间对伯金斯耿耿于怀,直到被朋友直言怒斥才醒悟……
年轻的生命常常充满激情、愉悦,是肆意、不羁,这是一个容易让人灵光乍现的阶段,是闪耀的星星,耀眼刺目,转瞬即逝。克制、内敛,理解与包容却能让生命更加圆润通透。这也许是一个过程,让我们成熟起来的,持久地隐隐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