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语于隅
有个简友,对我写的文字还不是那么看不上,于是陆续有简信来往,有过一些交流和互动。
这一段时间,早出晚归,真有些披星戴月的味道,加上遭遇进入这个冬天以来最剧烈的降温过程,忙,累,冷,所以也就很少更文了。
今天早上出门,看着又厚又白的霜,本就寒浸浸的身心仿佛更冷了些,今年这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的霜,于是写了首不能称其为诗的诗:
《远行·霜色白且重》
凌寒出门去,霜色白且重。
畏畏远行苦,欲返陋室中。
大被拥眠又,南国访周公。
金乌何怯懦!不似三夏中。
简友看到了,留了评论:出个门也整首诗,多上点文章啦!来几次都没看到更文!
看到这个评论,首先是喜悦,其次是感动,最后是惭愧。
从当初的QQ空间“上善若[水]+大行德[广]”的日志,到微信公众号“余语于隅”,到今天的简书,都有那么一些人对我不离不弃,始终给予关注,给予肯定,也给予期待,有那么十几号人,从QQ空间追到微信公众号,从微信公众号追到简书,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铁杆粉丝”了吧?!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已经弥足珍贵,这样的感觉,很好,很奇妙。
我写的文章,从不高大上,从不歌功颂德,只是发发牢骚而已,总是以小我为中心,没有格局,也没有高度,确实只是以之自娱自乐而已,之所以用“余语于隅”这样一个名字,其实也就是表达这个意思:这个简书号里面的文字,只不过是我在某个角落里说的自言自语的话而已。
多谢大家不嫌弃吧。
有个简友喜欢我的文言文,认真细致的读了又读,更有心的是,还把文章翻译成白话文发给我,通过阅读和翻译,进行再创作,以此去探究我的内心,这个就厉害了,他描述的我的内心状态,和实际情况竟然八九不离十。
有几位简友,主动问了我的微信加了好友,都聊过、交流过,但愿能够有更多更深的交流和相互了解,做不需要谋面的知交好友吧。
我有个“脑残粉”,是我的高中同学,从高中时候一直到现在,他都对我的所谓“文采”保持着不低的评价,他不喜欢我的文言文和诗词,然而这偏偏就是我最喜欢的,尤其是文言文,我自认为还是拿得出手的,他却意外的很是看不上眼,与之相反,他爱我的白话文,说读着很有感觉,“超级来电”、“总是意犹未尽”、“说停就停,说收就收,玩弄读者的胃口”,而我自认为我的白话文是不值得一读的。
有人说我的文字没有烟火气,在她读来,带给她的印象就是:仿佛我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之人。
有人说我的文字就和现实中的我一样:高冷。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从中可见,这些人是认真的读了我的文字的,一段时间不发文,也会有不少人问一问我怎么不发文,关心一下我的现状。
谢谢吧,这些关注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