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去杭州,必游灵隐寺,游林隐寺必驻足寺中的一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总会给人一些启迪、一些开示---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嗷嗷大哭的,好像冥冥之中就知道今后要遭受很多的苦、很多的难;同样,每个人离开这个变幻无常的世界时,依然会带着种种的遗憾、在自己的眼泪中或别人的哭声离去,像是对自己一辈子的苦与难的祭奠。
这,就是人生---
人生有的很长,有的很短,但无论长的人生还是短的人生都会面临着很多的苦与难———“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么多的苦与难,在或长或短的人生中哪还能有“多如意”呢?
故古人常言“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
苦也好,难也吧,终究还是来到这个世界,这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嗷嗷大哭来到这个世界只能证明自己的到来,绝不能彰显自己的抗议,因为抗议是无效的。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抗议无效的哭声改变不了什么,那就只能面对人生之路上的“八苦”。
如何面对?
这是一个深邃的话题,深邃到我们谁也谈论不起,谁也谈论不了。
如果上述深邃话题过于深邃的话,就说点朴实些的———好多的面对人生之路上的“八苦”措施就最后而言大都是“徒劳”地。
芸芸众生、茫茫世界,作为暂时主宰社会的“人”———我们,其实是很渺小的,渺小的如飞蛾扑火,渺小的入蝼蚁撼树,人定胜天的思想除了证明我们的夜郎自大之外别无他益。
但,这绝不意味着作为暂时主宰社会的“人”———我们,就要听之任之。
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力为之,至于结果怎么样?那真不是“人”所能决定的,甚至不是“人”所能影响到的———虽然我们是社会的主宰,但毕竟是渺小的、是暂时的。
所以作为暂时主宰社会的“人”———我们,“只求半称心”,剩下的“半称心”就交给天命吧,天命不可弃,天命亦不可违,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以“半称心”面对世间万事,抛弃了“全心”,不奢求“贪心”,哪里还有苦与难,只会“多如意”
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皆为多如意------
后记: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