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天开始,将迎来为期三天的“清明小长假”,为什么会发布“清明期间不得穿短袖出行”的通知呢?别着急往下看!
01、到底,是谁错了?
上周末,经过长期以来“缠绵悱恻”的气温,终于迎来了升温时刻,气温一度飙升至25、26℃,给人一种犹如进入夏天的错觉。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互相嘲笑的画面,你嫌他穿的太热,他担心你穿的太冷。
地铁上穿着羽绒服与短袖的路人,心里暗暗较量,到底是谁错了呢?
这画面,你熟悉吗?不信,你抬头望一望来来往往的行人,他们会给你答案。
这也是“起浮式气温”的特点,这时候的景象有没有给你——落霞与孤鹜齐飞,短袖与棉袄共存的奇怪现象。
02、清明节,禁短袖
前几天,随着气温的短暂升温,很多人都开始幻想“清明小长假”的温暖了
沙巴 芭堤雅 阳光热辣辣~
夜市下 海鲜架 泳池趴~
你是这样的吗?你们都不看天气预报的吗?
清明节期间属于阴雨天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都会出现阴雨绵绵的情况
这还用问吗?
杜牧早就告诉过你了“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期间气温持续在11℃~17℃,而根据穿衣法则来说,穿短袖还是有点瑟瑟发抖的!
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敢尝试的,毕竟阴雨天+短袖的双重buff还是很难受的。
“穿衣法则”不清楚?别着急往下看!
03、你真的,穿对了吗?
衣服到底怎么穿?肯定是爱怎么穿就怎么穿,但是为了避免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冷还是不冷
还是一起遵守相应的规则吧。
穿衣指数是根据自然环境对人体感觉温度影响最主要的天空状况、气温、湿度及风等气象条件,对人们适宜穿着的服装进行分级,以提醒人们根据天气变化适当着装。一般来说,温度较低、风速较大,则穿衣指数级别较高。穿衣气象指数共分8级,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
穿衣指数等级一般分8个级别发布:指数越小,穿衣的厚度越薄。
1-2级为夏季着装,指短款衣类,衣服厚度,在4毫米以下;
3-5级为春秋过渡季节着装,从单衣、夹衣、风衣到毛衣类,服装厚度在4-15毫米;
6-8级为冬季服装,主要指棉服,羽绒服类,其服装厚度在15毫米以上。
除此之外,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26℃穿衣法则”,它会告诉你衣服与天气之间的增减关系。
穿衣服,你真的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