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个月上旬,我都会面对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每天在这些数据中,抽丝剥茧,反复研究思考,寻找其中规律和线索,并用最简单的方式,体现出来。
我是工作大致如此,可问题是我自己在统计学中的知识,仍缺乏太多,还不具备深入工作,完美提现所有数据背后的能力。
这也就是我近期需要面临的课题和目标了。
用最短的时间,熟练掌握更多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
题外话说完,我们来聊聊最近读完的这本书《亲爱的陌生人》,加拿大作者——露西·莫德·蒙哥马利 (Lucy Maud Montgomery)
关于作者,我在豆瓣上做过了解——享誉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
这是我第一次拜读她的作品,总体来说——就是作者巧妙的把灰姑娘的故事,重新整理,演绎了一番。
虽然话这么说,但在故事里,还是有许多的创新和吸引力的。
比如:大龄剩女、懦弱、恪守世俗眼光下的淑女形象,还有得知自己时日不多后的释放和叛逆……
尽管这些在当下,并不算新奇话题,可真用文字来演绎的话,却依旧充满启示。
但读到开头的时候,我确实兴致缺缺,作者把主人公的背景,一股脑的放在了开始,让人读起来十分的费解,又迫切的想要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就这样,在作者的有意引导下,我终于耐心的读到了故事的转变。
不过我要吐槽的是翻译问题,诚然我读到的版本,应该已经是最好的译本了,可还是损失了不少的原汁原味。
还好,在译本中,作者原始的风格和底蕴还是有所保留的,故事的完整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作品的原始面貌。
1、故事结构
尤其读第一部分的时候,主人公迟迟不动,又细腻丰富的内心刻画,真让人读的既兴奋,又无奈。
正如所有的故事一样,主人公越是备受打击,无比煎熬的生活在原来的轨道上,那么后面的反转和改变也就会更加的精彩。
从开头,作者就用一封信埋下了整个故事的悬念,吸引力也就在这一封信上。紧随其后的人物刻画,大篇幅的现实和回忆融为一体后,主人公的身份,背景故事基本一目了然。
而正是背景故事和现实问题(主人公29岁大龄未婚,又被刻板的教条以及家庭、家族内的教养文化所压抑形成的心魔和冲突)共同推动主人公一步步走向反叛。
叛逆,第一次让我有了更深的认知。
成年的叛逆和青春期的叛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形式和意义。
而作者也一直到那封信再次出现,才让主人公开始释放内心压抑的情绪,毕竟如果面临即将降临的死亡,无论担忧还是不以为然,结果都是一样的。
就是一个正常人,也是如此的。只不过大家面对着死亡,各自所剩余的时间多少罢了。
所以,这封信的再次出现,应视为第一情节点之前的危机,而后主人公脱离原来的形象,开始和家族内的长辈亲人,针锋相对之时才是第一情节点。
紧随其后,就是家族内的反应,主人公的行为决定,到第一关键点,就是所有人人为主人公疯了,而准备采取措施,请木匠来修整房子,主人公离家而去,这就是要男主角的正式登场了。
中间点是主人公参加舞会前的部分,主人公开始对男主角有了心动,心里也有了爱情的萌芽。
而第二关键点则是木匠女儿的死,是主人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向男主角求婚,寻找心目中的蓝色城堡。
第二情节点是主人公最后是主人公得知真相,以及主人公的两个身份。
结尾部分,有些潦草匆忙,不过的确是该如此收尾。
我先从故事结构的角度,先分出大致的关键点,基本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灰姑娘、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2、人物
在《亲爱的陌生人》的故事中,众多的人物,大致可以分成两类:
第一类,是主人公的家人和日常接触到的人;第二类,是主人公家人嘴里和眼中的流氓、酒鬼、罪犯(领我费解的是,在这些人眼里,凡事和自己不同,出身不如自己的人,一定都是混蛋。难道就不能先了解证实一下吗?)
首先是主人公的家族,还有她日常接触、见到的人。不过大多数都还是她自己家族内的亲友。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周围配角的刻画,凸现了主人公也存在的传统信仰、社会地位,以及世俗的小市民主义,尤其每每出现主人公被嘲讽,被批评,被管束的时候,主人公的懦弱和无奈,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尤其主人公家族内的所谓传统和文化教养上,甚至可以用虚伪来形容了。
这样的人,就给人一种自我感觉良好,对外界道听途说的封闭世界中。
很自我,很主观,且丝毫不加掩饰!
另外一类人,也就是以男主角为代表的群体,内女主角家人视为流氓、无赖、罪犯的人,尽管表面看有些格格不入,可活的真实。
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的三个层面的刻画和人物弧线,十分明晰,先是主人公的处境(29岁的大龄剩女,没人追)然后她的家庭,接着她的内心世界,直到最后抗拒和近乎叛逆的举动,共同构成了主人公身上懦弱、虚伪,又渴望改变的内心冲突,直到这时,作者揭开了早就埋下的悬念(一封来自医生的信件),故事也就是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里我特别喜欢的是,作者在故事中力求自然,在当时的语境中,惟妙惟肖的把生活搬进了故事中,所有的情节转折,都过渡的十分自然。
3、立意、主题、场景、风格
前面重点分析了这本书的结构设置和人物刻画。所有的故事,主要也都集中在这两方面,所以我单独拿出来做下分析。
而立意和主题,主要就是爱情故事了。作者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把握的很好,有恰到好处的把各类元素融合在一起,让一个普通的爱情主题,变成了充满活力的真实生活。
至于场景主要就是家庭室内的交替变化了,没有复杂庞大的阵仗,就是简单的家庭环境。要说复杂混乱,也就是主人公家族内部的七嘴八舌了……
最后风格,这个我不太好把握,暂且就不提了吧!
最后要说的就是,读完整本书,我能够运用《成功创作——六大核心技能》中的方法,来把故事的几大要素,尤其人物、故事结构,立意等主要元素,大致分析出来。
算是有了一些进步!
而关于这个故事,我还是蛮喜欢的,作者的文笔虽然经过翻译后,似乎已经看不到了,可大致来看,还有很有启发和底蕴的。
好了,今天的读后感,就到这里,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