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安生
【书籍】
《原则》
【全书的结构框架】
Day1:应对现实,不断进化
Day2:头脑开放是决策的前提
Day3:实事求是,公开透明
Day4:对的人,做对的事
Day5:像管理机器一样管理问题
【第四章主题】
对的人,做对的事
【第四章内容】
今日导言
人们总是喜欢关注该做什么事,却忽略了该选择谁来做某事,这样的后果就是你可能会花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去筛选这些合适的人,选中了必然是好事,可是选错了就要承担用人不当的代价,所以学会科学招聘不仅能帮企业节省大量的成本,还会更容易的帮你挑选到每个岗位所需要的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桥水的招聘原则
找对做事的人
一件事是否能顺利完成,很多情况下都取决于我们所安排的人是否合适,他可能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伟人,但他们一定是其它领域最出色的人,因为你不可能让爱因斯坦去打篮球比赛,也不大可能会让姚明去搞科研工作,并不是说他们不能打篮球或搞科研,而是他们必须得在自己的领域内,才能更好的发挥出个人优势,确保在某些事情上,能够因为他们而得到最佳的解法。
在公司当中,力小而任重的人到处都是,如果你又刚好把一些重要的事交给了力小的人,那你大概率可能会因为用人不当,而承担高昂的代价,这些代价可能是精力、时间、资源等,但不管具体是什么,都是公司的损失,而且这样的损失几乎可以提前规避掉,用人不当,这也是许多公司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听到别人说“苹果是一家有创造力的公司”的时候,你可千万别想着是公司的本身就具备创造力,想象一下公司背后是由什么组成的,你就会发现,找到合适的人在组织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因为做决策的不是公司,而是人
科学招聘
既然找到合适的人如此重要,那如何评断自己招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呢?达利欧在选人时有着一整套的系统化流程,比如,在选人的时候,你需要提前思考准备问哪些问题,再基于应聘者给出的不同答案,按照你的想法加以区分。你还要保存那些想法,以便对照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是否和他说的那样言行一致
注意,在选人还要注重选择出色的人,而不是选择“此类即可”。大多数人被招聘就是属于“此类即可”,就像你要找一位管道工,你可能会优先选择有经验的管道工,而不必确保他是否具备优秀的职业素养。但出色的管道工和普通的管道工差距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普通的管道工可能只是帮你修复管道,但出色的管道工不仅会帮你修复管道,还会帮你检查其它管道是否足够安全
另外,大多数人往往喜欢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来帮别人找工作,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于找工作的人来说,没有凭借自己实力得来的工作,可能会出现无法完全胜任的情况,对于招聘者来说,这会有损他们的权威,对你自己也不好,因为这表明你会因为朋友而牺牲用人标准,这就相当于隐形腐败
物以类聚,人与群分,人通常喜欢和自己相似的人凑在一块,在招聘的时候,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想找一个有远见的人,那就找一个有远见的人来面试,如果你想寻求综合素质高的人,那就组成一个面试团队,这个团队必须具备综合素质当中的所有素质,因此,你需要明确你想招的人,再尽量安排具备相似属性的面试官,通常情况下,更容易的找到你想要的人
过往经历
大部分面试官在招聘的时候,喜欢看应聘者那些光鲜的履历和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两者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履历通常会带有一些主观属性,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懂得装饰自己,而学习成绩哪怕再优秀,也只能代表应聘者在记忆力和提取记忆的速度更为突出。
如果你要招的人刚好需要不错的综合能力,那评估一个人的常识、眼界、创造力和决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时候的学习成绩所表现出来的参考价值就极其有限了,虽然思维能力强是好事,但应聘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出众的业绩也很重要
让别人看到机会
作为最高层的管理者,给员工发放工资是一件很正常价值交换行为,但如何发放工资,也是有着一定的考究,比如你的员工薪水普遍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那他可能并不会发挥全部的专注力在工作上,因为你给的薪水很可能仅仅只能让他维持温饱,如果那位员工刚好还有其它的消费习惯,那他还有可能会在工作中接手一些私活,用以维持日常的开销
而如果你是一个慷慨大方的高层管理者,把员工的薪水调整到行业的平均水平以上,那他在工作上或许会更加卖力,因为他深知如果在其它地方做着一样的工作,薪水并不会比这里高,甚至假如他不卖力工作,不仅他自己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还可能会因为高于同行业的薪水被而慕名过来的竞争者挤掉,努力工作,必定是他保护自身利益的关键
自私是人的本性,但商业合作更多是讲究互利共赢,有时候为了更大、更长远利益,而不得不克服掉自己短期的自利心,更多的想着为对方考虑,通常情况下,结果是你会得到比失去的更多。作为高层管理者,要更多的想着如何把蛋糕做大,而非怎样切蛋糕才能使自己的获得最大的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