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增
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九日,党中央根据当时形势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抽调主力部队迅速进入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央、军委先后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十一万部队、党政军各级干部两万余人挺进东北。党中央对抽调部队进入东北的指示中指出:“向东北和冀东进兵及运送干部,是目前关系全国大局的战略行动,对我党及中国人民今后斗争有决定作用,目前是时间决定一切,不容许片刻迟缓,否则将逃不了历史的惩罚。”
邯郸战役胜利结束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一纵队奉命挺进东北,归属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为民主联军)总部建制。部队首先集结在冀鲁豫解放区清丰、南乐、内黄地区短期休整。休整中,着重对部队进行北上政治动员,清理邯郸战役中的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装备。俘虏经过教育和审查后大量补充部队。因东北有日伪军留下的大量武器装备,遵照中央指示,纵队进入东北地区后首先到锦州换装。故纵队在邯郸战役中缴获的武器装备以及纵队原有的重武器装备留给冀鲁豫军区部队使用。但估计部队北上途中会遇到敌人的阻拦,决定部队的轻武器都还要携带:每团保留一个机炮连,每连保留三挺轻机枪,每个战士除携带一支步枪外还保留三枚手榴弹。为了到东北后能迅速改装,组建炮兵部队,纵队还与冀鲁豫军区协商,调第十军分区司令员张耀汉同志任纵队炮兵旅旅长(张耀汉同志曾在十九路军当过炮兵)。部队经过几天的紧张准备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部队各级组织,统一了部队编制体制,每旅三个团,其番号顺序为:一旅一、二、六团;二旅四、五、三团;三旅七、八、九团。配齐了团级干部,发放了冬装。全纵队达两万一千余人。并将纵队部分团以上干部随军家属集中起来组成了随军北上留守处。
经过十几天的短暂休整,部队兵强马壮,士气高涨,遂于一九四五年十一月十日告别哺育我们成长的冀鲁豫人民,以三旅为前卫,纵直和二旅为本队,一旅为后卫,踏上了北上征途。
经过月余的长途行军,部队的踪迹纵贯河北全省,沿途受到有着光荣战斗传统,经历八年抗战洗礼的冀南、冀中解放区人民和党政军各界的热烈欢迎和慰问。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中旬,部队到达河北永清、固安地区。由于当时北平、天津及天津地区已被国民党控制,部队在该地区稍事集结后,准备强行通过平津铁路、公路及与铁路、公路平行的潮白新河。
为保证纵直顺利通过平津铁路、公路和潮白新河,纵队曾思玉副司令员率领先遣侦察、工兵分队随三旅后尾先一天过路。三旅通过铁路后在通县于家务地区与北平采育镇出动拦阻我军过路之敌遭遇,激战一天。三旅八团顽强抗击向我进攻之敌,遭受重大伤亡。第二天纵队直属队过路,纵队特务营为纵直先头部队。当夜十时许,特务营进到廊坊以东的平津铁路上,并向北平、天津方向派出了警戒部队,掩护直属队通过。警戒部队派出后,杨得志司令员即让我传达命令,要担负直接掩护纵直的五团过路,迅速占领前进路上的一个村庄,构筑工事,占领阵地,保证纵直通过的安全。
此时,突然发现铁路上有两条军用备覆线,杨司令立即判断有敌情。与此同时,五团先头连接近前方村子时,突然遭到预先埋伏在该村守敌的袭击。通过侦察,群众反映,在我们预设前进路线上的几个村子里都住有军队。杨司令分析判断后决定,五团先头连变后尾掩护,纵直立即撤回原地。当夜过路没有成功。
第二天夜里,纵直在一旅、二旅的掩护下,在曾思玉副司令员率领的先遣队接应下,经过一昼夜强行军,在杨村、廊坊之间顺利通过了平津铁路、公路封锁线和先遣队架设的潮白新河浮桥。又经过两天的强行军,终于突破了敌人的封锁和阻拦,顺利地进入了玉田、蓟县、冀东解放区,受到了冀东解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
冀东既平津铁路以东之河北省地区。八年抗战中,冀东人民在我党领导下,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日寇投降签字后,被日伪占领的县城大部被我攻克,唯冀东解放区的中心县城遵化被我久围不克,守城日伪军拒不缴械投降。时值第一纵队路过冀东解放区,在蓟县、玉田地区休整。冀东军区首长遂向杨、苏首长提议,可否派部队协助攻克遵化县城。为了支持冀东解放区军民,杨、苏首长遂决定派遣曾思玉副司令员亲率二旅部队加入围攻遵化县城的战斗。二旅充分运用在冀鲁豫解放区攻城的经验,从西门挖地道用炸药炸敌城楼,部队一举攻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敌军不支,从南门狼狈突围向南逃窜,我军奋起追歼逃敌,除少数敌人南逃天津外,大部被我歼灭。遵化城遂告解放,解除了冀东解放区一大心腹之患。
遵化战斗结束后,部队准备继续北上,出山海关到锦州换装。正要出发之际,纵队接到中央军委指示:山海关、锦州已为蒋军占领,要我改道北上。杨、苏首长即决定改道喜峰口出关北上。
十二月的塞外,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对穿着单薄棉衣来自冀鲁豫地区的部队来说难以忍受,不少战士耳朵冻坏了,手脚生冻疮麻木了。但为了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北上指示,全军将士都以坚强的毅力,强忍北国的恶劣天气,日夜行军在长城内外。
当部队进至兴隆地区时,军委得悉:敌军占领锦州一线后,企图在国共签订停战协议前抢占热河,截断我东北与华北的战略联系;并正以占领辽西之第十三军、第五十二军与进占北平地区之第九十四、九十二军会攻承德。即令:一纵队先期到达古北口地区设防,防敌北犯。
十二月中旬,纵队主力进驻古北口地区布防。同时,杨、苏首长派遣卢邵武参谋长携带电台和少数精干人员,经承德到朝阳、北票、阜新地区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联系,向总部汇报部队情况,请领下一步行动任务,并了解沿途情况,以便部队继续北上进入东北。后因北平地区敌人受到了我晋察冀军区部队的打击未能北犯,纵队遂照既定计划继续北上,十二月下旬经承德、上下板城,于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进至平泉地区,并与已占领锦州、沈阳的国民党第十三军在平泉城内遭遇。此时,三旅已越过平泉城。一、二旅先头部队在平泉城内与敌人展开激烈交战后,两军交错对峙在平泉城内外。卢邵武参谋长带领的先遣队在叶柏寿与敌相遇,铁路交通中断,继续北上受阻,遂折返纵队。
在此情况下,中央、军委适时决定一纵队在热河省就地停止,归冀热辽军区统一指挥,保卫热河。由于敌人在平泉遭到纵队顽强有力的阻击,其占领承德的企图未能得逞。
热河省既今河北省承德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一部分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联接关内外的中间地带,是东北解放区与华北解放区联系的重要枢纽。因此与敌人争夺控制热河省十分必要的,是党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环节。
热河人民长期惨遭日、满的铁蹄统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满实行配给制,强迫山区群众向交通干线集中,实行“人圈”部落。很多山区群众无吃无穿,有的一家人一床被子、一条裤子,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衣不遮体。部队在由古北口向平泉地区行军途中,杨、苏首长号召部队人人捐出一件衣服,救济极端贫困的热河人民。全体指战员热烈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捐献活动。
一九四六年一月一日,一纵队调整了部署,将平泉城内的部队撤出了平泉城,占领了城外有利地形与敌对峙。为保证承德安全,撤出平泉城后,纵队司令部及纵直驻到平泉城以西之北仗子地区,一旅驻平泉城西北之头沟地区,二旅驻平泉城以南及以西之六沟、小寺沟地区,三旅驻平泉城以北五家地区直接与三十家子之敌对峙。部队进驻上述地区后进行休整,与热河人民共度春节。
一九四六年一月十日,我党在美国调停下与国民党签订了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但国民党反动派对停战毫无诚意。在停战令下达的同时,即密令其军队向我解放区蚕食、进攻,并在“停战”幌子下进行更大规模的内战准备。一九四六年三月,平泉之敌向我三旅黄土梁子阵地发动进攻,我三旅英勇顽强,抗击进犯之敌,并对进攻之敌实施反冲击。激战竟日,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犯。但我也受到了很大伤亡,七团二营教导员刘建中同志英勇牺牲。
黄土梁子战斗虽然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但也暴露了部队的弱点:由于纵队是从冀鲁豫平原发展起来的,擅长于平原和村落的攻防作战,对于山地作战缺乏经验,不善于山地作战。针对这一情况,杨得志司令员狠抓了部队山地作战的基本训练。纵队、旅、团都举办了山地作战要领训练的教导队,集训各级指挥员和战斗骨干。杨司令员并在一旅驻地亲自组织团以上指挥员研究山地作战要领、组织山地攻防战斗演练,从而有效提高了部队山地作战的战术技术水平。
为了反击敌人的蚕食进攻,部队经过三个月的休整后,于五月份参加了冀热辽军区统一组织指挥的热东战役。一纵队担负了攻占凌源、叶柏寿,切断平泉之敌向沈阳的退路,并阻击可能由沈阳方向来援之敌,以保证冀热辽军区主力围歼平泉地区之敌的任务,以全歼热河省境内之敌。
一纵队从平泉地区周围出发,以一旅担负前卫主攻任务,经过与敌激战,顺利占领了叶柏寿、凌源一线,并在战斗中有所缴获。在攻占叶柏寿周围高地的战斗中,一旅六团政治处主任安居同志光荣牺牲。
因我友军攻歼平泉地区之敌未能奏效,战役遂告结束。一纵队撤至赤峰以南地区稍事休整后,又重返平泉周围地区直接担负保卫承德安全之任务。纵队司令部移驻头沟。
此间,杨、苏首长又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敌前练兵,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了部队政治工作,提高战胜敌人保卫解放区的决心和信心;抓住部队有伤病员在承德不遵守纪律在剧场闹事的例子,狠抓部队作风、纪律的整顿,增强了部队的组织纪律观念。冀热辽军区从兄弟单位抽调了三八野炮,组建了纵队炮兵营。所有这些,都为迎接国民党大规模进攻作了必要准备。
为了支援热河根据地的建设,杨、苏首长从部队抽调了大批干部,组成工作团,在冀热辽中央局统一领导下,积极参加了在围场、隆化、承德、平泉地区的大规模群众性减租减息运动,发动群众、动员广大农民支援战争。经过反奸清算、减租减息斗争,广大农民提高了觉悟,积极报名参军参战。在群众参军参战的热潮中,一纵队得到八百名热河人民的子弟,补充了部队。同时,根据冀热辽军区的指示,纵队还抽调了干部、战士开辟了林东、林西军分区的工作。这些干部战士都成了长期坚持热河斗争、在热河发展我军武装力量的骨干。
此时,一纵队已遵照军委命令,正式归属晋察冀军区建制。
一九四六年八月,奉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命令,一纵队告别了热河人民,向张家口方向移动,参加保卫张家口的战役。
……(节选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