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自认没有宗教信仰,但却长存敬畏之心。当我自书架上取出这本《棚屋》之时,并非为其自费出版半年后依靠读者的口碑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的光环而倾倒,只是单纯地被其封面上的这句话所吸引——“你是否愿意深入记忆中最黑暗痛苦之处,寻找真正的爱与救赎?”展开书卷,由此跟随主人公开启两段旅程,当一趟原本愉快的家庭旅行演变为小女儿因此罹难的巨恸时,如何在上帝的引领下重新回到悲剧的现场,“在爱和原谅中”获得心灵的救赎。
《棚屋》的主人公麦克童年遭遇家庭创伤,被身为教会长老背地里喝酒打人的酒鬼父亲逼得十三岁就离家出走,所幸娶了通情达理的护士南为妻,诞下五个相貌出众的儿女,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一次假期中麦克独自携带三个小点的孩子去俄勒冈东北部的瓦罗瓦湖露营旅行,在营救划船落水的两个孩子乔舒和凯特时,被他独自留在营地的小女儿梅西遭多次绑架和虐杀孩子的“女童杀手”所掳,最终在警察和FBI特工的帮助下,找到了孩子遇难的棚屋,但尸骨无踪只能以空棺下葬,麦克从此陷入巨恸中不能自拔,另一个女儿凯特也因妹妹的死而封闭自责。
在一个连邮差也无法送信的暴风雪天,独自在家的麦克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没有邮戳署名“老爹”的来信(麦克的妻子南最喜欢用“老爹”来称呼上帝,以表达她与上帝建立亲密友情的快乐),约他在梅西遇难的棚屋见面。经过内心的挣扎,麦克满腹狐疑地独自赴约,当他鼓足勇气重新回到小女儿遭绑架虐杀的破败棚屋时,失去孩子的悲伤和对冷漠上帝的愤怒让他窒息,陷入疲惫的恍惚之中,随后时空转换,转瞬之间冰雪消融鸟语花香,焕然一新的温暖木屋取代了悲剧的现场,上帝、耶稣和圣灵化身凡人与他相见,麦克在他们的抚慰和启迪下,终于解开心结,选择了宽恕和原谅,与另外一个世界的父亲和解,并放弃了对杀害梅西凶手的怨恨,交由上帝来解救。
初读《棚屋》的前半段,完全被麦克失去小女儿的悬念所吸引,作者打造的故事框架让人对谁绑架和杀害了梅西,谁又用不同寻常的方式向麦克发出了去棚屋的邀请充满悬疑。随着小说中段麦克在破败棚屋变身的温馨木屋中与平常人相貌的上帝、耶稣和圣灵相遇,在他们具有哲理的言谈对话中,对情节发展的关注已不由自主转化为对神与人关系的思考。
虽然对没有完整读过《圣经》的我而言,很难全面理解书中涉及的教义,但却对作者借书中上帝、耶稣和圣灵之口所论述的信仰真谛深感认同。上帝创造了人类,但他对麦克说:“我只是想要你跟我在一起,去发现我们的关系不是一种表演,不是你必须取悦我。我不会恃强凌弱,不是什么自私自利、乱提要求、固执己见的卑微之神。我是善,对你最好的才是我想要的。你会发现这不是通过自责、谴责或强制,而只是通过爱的关系。”耶稣启迪麦克:“我们意欲创造的生存是男人和女人地位充分平等、作用完全对等。但你们追求的独立,要求的是权力和满足,实际上毁掉了你们内心向往的关系。”圣灵也多次向麦克提及:“人类迷失和被损毁的程度非常严重,以至于你们简直无法理解离开了等级制度,人与人的关系还能存在。”书中这样的阐述将信仰超越了宗教组织和仪式律法,耶稣说“我不创建制度——从来没有,从来不想。”,“假如你们真正学会把互相关心看得与关心自己一样意义重大,等级制度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因而在《棚屋》中爱取代了一切的关系,神与人,人与人皆如此。
虽然上帝创造了世界,但耶稣在向麦克解答为什么有战争和灾难时说:“我从未限制你们的选择或强迫你们去做任何事,甚至当你们打算做出毁灭性的、害人害己的举动时,我还是没有干预。”因为“把我的意志强加于你们恰恰不是爱。真正的关系以恭顺为标志,在你们的选择无益或有害时同样如此。”在麦克无法停止失去梅西的悲伤,控制不住地想要报复杀人凶手时,上帝劝慰他“原谅别人,可以把你从吞噬你生命的情绪中解放出来;那情绪会毁掉你的快乐和充分、公开地去爱的能力。”因而上帝说“我不必为罪恶去惩罚人。罪恶自身就是惩罚,罪恶可以吞食人。我的目的不是惩罚罪恶,我的快乐在于治疗罪恶。”诚然,在遭遇任何的罪恶或者痛苦时,只有原谅才能让我们放下,否则永远无法走出内心痛苦的“棚屋”。
从充满悬疑的开始,到深沉思考为结束,这是我读《棚屋》的收获。也许,未必通过这一次阅读我就有了宗教信仰,但对爱的信仰却始终不灭,唯有此,方能感知世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