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人、白人、黄种人这些都是一些名词,并不包含什么褒贬义。人家不“较真”,急着去替人家“较真”,非得是做到“黑白分明”才行。想着用布蒙住眼睛就看不见鬼,那是不行的。要先去掉心里的鬼、剔掉骨子里的鬼才行。
在网上看到一则非常有趣的消息:随着抗议种族歧视的“Black Lives 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潮流,谷歌团队决定在其浏览器Chrome中弃用如“黑名单(blacklist)”和“白名单(whitelist)”这类可能引起种族歧视联想的表述。
这场反种族歧视运动好像和往常不太一样,往常这种运动一向是雷声大雨点小,而这次社会各界人士好像是在疫情影响之下,在家里“闲的”没事做的开始声援。黑人反抗者们好像一下子下不来台了,可能他们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会被推着上了抗争命运的舞台,即使那是他们一直坚持的。
“嘿,我只是想参与一下,像过去那样休息个几天!”
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因为过去的他们从来没有得到什么结果,这次或许也会一样。但是谷歌的这个改“黑白名单”的举动有点出乎意料,确实,以前从来没有想到“黑白”这两个词也会产生歧视黑人的歧义。
或许是谷歌比较有“远见”,看到了人们看不到的。难道这两个词的英文一开始就代表着歧义?还是说怕这场运动殃及池鱼?那么通用的“黑社会”、“黑道”是不是也应该换一种方式来表达?按照谷歌的理解,这两个比起“黑白名单”更加容易引起种族歧视的联想。是啊!“凭什么坏的就是黑色?这不公平!”
突然有点“文字狱”的意思,每个带着“黑”的词都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带着歧义。这对于我们所了解的文化而言,指不定能够掀起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需要这么做吗?只能说“较真”的有些可爱了。
黑人、白人、黄种人这些都是一些名词,并不包含什么褒贬义。
即使把前面的颜色改成“红黄蓝”也没什么区别,这个只是区分肤色的一种叫法而已,虽然不知道区分出来有什么意义。现在的人们在“较真”上非常拿手,原本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通过“较真”能上升为国家大事。人家不“较真”,急着去替人家“较真”,非得是做到“黑白分明”。那是不是可以“较真”的觉得,只有心里有鬼的人的才会想到“黑白名单”和“种族歧视”有关,是不是做贼心虚了?一般人还真不会联想到这层,肯定有问题,抵制谷歌!
有必要吗?完全没必要啊!黑白本就不是敏感词,只是看人们怎么去理解这个词。想着用布蒙住眼睛就看不见鬼,那是不行的。要先去掉心里的鬼、剔掉骨子里的鬼才行。
敏感的向来都不是词,一直是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