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带着大小宝在外玩耍,耳边总会有诸如,“你真棒、真聪明、真厉害、真乖”…这样的夸赞孩子的话。现在家长都知道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都知道经常被夸赞孩子更优秀。可是,怎样夸赞对孩子是有帮助的?怎样夸赞对孩子是毁灭性的?对于如何夸赞孩子?父母们真的做对了么?
说起夸赞不得不说一下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她提出了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另一种就是成长型思维。这个观点的阐述,是她能获得了全球含金量最高教育奖之一的“一丹奖”得主的主要原因。
Carol Dweck教授研究发现,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主要由思维模式决定,“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各有特点,“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容易拥抱成功,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也因此,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
Carol Dweck教授最关键的研究成果是: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教育就是让孩子相信,他拥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
那么如何才能教育自己的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呢?
最重要的一点:
要夸奖赞美孩子的努力、策略和选择而非天赋,这决定着他一生的思维高度。想收获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父母们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功课:
一、共情关注:
即共情关注孩子正在做什么?父母的回应就是“共情关注”,具体方法就是:观察、理解和行动。
不管孩子在做什么,父母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才会有更多的参与。才会对孩子的行为有更多的理解。有了充分的理解,才会开展下一步行动,就是如何去做。比如,观察孩子是如何克服层层困难完成一项任务的,像搭积木啊、画画啊、串珠啊…等等。
无论孩子的行为是否恰当,父母都能给予孩子温暖的回应。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怀,温暖的关怀,最终能保证孩子平稳的成长。
一个长期接受父母“共情关注”的孩子她的关注力会更持久,从谈话到日后的学习,都会变得更容易。
二、充分表达:
充分表达与共情关注紧密相连,只有做好前者,才会有后者。父母们夸奖赞美孩子一定要具体。
比如,如果你的孩子递给你一幅他画的潦草的图画,你的回应会让孩子得到不同的信息:
“我喜欢它,画的很棒!”(孩子会得到:不,你根本不喜欢)
“我喜欢你的画,有村庄、大树、草坪…内容很丰富,能看出你很努力画的!”(孩子得到:是的,你真的喜欢)
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聪明,他们能敏锐的洞察父母真实的情感,所以,别敷衍孩子,把最丰富的赞美语言给到他们,不仅丰富他们的词汇、让孩子感受到真切的鼓励,更重要的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夸赞他们是因为孩子的努力。即使有一天他们没有得到夸赞,他们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而不会认为是自己笨或者其他的消极想法。
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收获一个做任何事都知道要付出努力的孩子。
三、互动交流:
父母和孩子之间“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也相当重要。我们在“共情关注”了孩子的兴趣,接着跟孩子“充分表达”,那么接下来就要跟孩子“互动交流”,等待孩子的回应。
就比如文中提到的画画这件事,父母给出孩子不同的表达,孩子会回馈相应反应。
互动交流的方法:父母可以多向孩子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多问孩子“怎么办”、“为什么”。而不是类似“这是什么”、那是什么”的封闭式问题,孩子只需回答他们熟悉的/已经掌握的具体所指,和回答“是”或“否”差不多,不仅对孩子词汇积累没有帮助,也限制了思维发展。而开放式的问题不仅完全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天马行空,还可以帮助孩子开始独立思考,进而独立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想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就是在处理事情时候更加专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没有天生聪慧的孩子,他们的聪慧源于善于沟通的父母。
大家都是怎么夸奖赞美孩子的?对培育孩子成长型思维你怎么看?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
在育儿过程中,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我是一名家庭教育讲师、FLES心理讲师、家庭系统教育倡导者,我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女宝11岁、男宝19个月,专注育儿、早教、心理、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收藏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