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这首《画鸡》诗,其实是作者的自画像。这语气可够狂的,是谁敢这么狂妄?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寅。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他15岁的时候,就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后来,又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不幸的是,第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无心科举,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他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从这番成就来看,他确实有狂妄的资本。
我们了解唐寅,更多可能是通过周星驰的那部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吧。这期的《斯文江南》,特别“好看”,因为唐伯虎是由李若彤客串的。李若彤,那可是神仙姐姐和小龙女啊,超凡出尘的仙女形象,她饰演的唐伯虎,也是格外的俊逸秀朗,与周星驰的滑稽风格截然不同。
是哪位才子要和这位风流才子跨时空相遇呢?来了,来了,周野芒老师乘着一叶扁舟,顺水徐徐漂来了。他手握书卷,似沉吟其中,放下书卷,便口出“狂”言:
我,大才子金圣叹。我人生有几大“不亦快哉”,几大乐事:冬夜饮酒,突然天寒,推窗一看,雪花大如手,已积了三四寸,不亦快哉!夏天放一个大红盘,拔出快刀,一刀切开绿西瓜,不亦快哉!天下之乐,第一莫过于读书,而读书之乐,第一莫过于读《水浒传》,还有就是读《西厢记》。《西厢记》乃天地妙文,必须焚香读之,必须对雪读之,必须对花读之。《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一气读之,《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精切读之,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验其缠绵多情也。
这两位相隔200多年的苏州才子,因为一部《西厢记》,跨时空相遇了。唐寅曾经给《西厢记》绘过莺莺像,金圣叹呢?我们都知道,他称道《西厢记》为第六才子书,并亲自做了点评。一部《西厢记》,将两个苏州大才子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俩其实很有共同之处:才华是他们的名片,率性是他们的标签,种种不同凡俗的言行,其实就是他们独特的行为艺术。
这一期的“好看”,还体现在画面的精美。你看,风光旖旎的园林中,流觞曲水,波平如镜,河灯点点,璀璨迷离。缥缈传来了昆曲的乐声,莺莺和张生在小桥上,演绎着《长亭送别》。
唱: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悠扬销魂的演唱声中,伴随着金圣叹的即时点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绝妙好词!”
唱: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金圣叹评:此“迟”“疾”二字,方写情。通篇反反复复,曲曲折折,都只写此“迟”“疾”二句也。
唱: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
金圣叹评:若又“马儿快快行,车儿慢慢随”,则是中间仍自隔绝,不得多作相守也。即“马儿慢慢行,车儿慢慢随”或“马儿快快行,车儿快快随”,亦不成其为相守也。必也“马儿慢慢行,车儿快快随”,车儿既快快随,马儿仍慢慢行,于是车在马右,马在车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落日,更不复夜,千秋万岁,永在长亭。此真小儿女又稚小,又苦恼,又憨痴,一片的的微细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写出来也!
唱:猛听得一生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金圣叹评:惊心动魄之句,使读者亦自失色,文真是妙文,批真是妙批!圣叹亦不敢复让。
这一段演读,让作为观众的我,痴了;作为演员的周野芒,醉了。
不得不说,这个节目太有创意了。如果金圣叹的点评就是以字幕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由周野芒老师读出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但似乎显得单调了一些。节目中,金圣叹的点评是以弹幕的形式出现的,周老师的语速或疾或缓,抑扬顿挫,让观众也和这位大才子跨时空相遇了。究其实,金圣叹的点评,和今天的弹幕,实质上不是一样的吗?这样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之感。
这一期节目也是一节关于《西厢记》的品读课,两位丹老师谈吐优雅,几位演读人倾情再现,让这一期的“苏艺之妙”完美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下一期的苏绣之美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