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五章:物壮则老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译文
修德深厚之人,好比是初生婴儿。毒虫不会刺他,猛兽不会扑他,凶鸟不会抓他。骨软筋柔但拳头握得很牢,不知男女交合但生殖器却自然勃起,这是精气充足之至。整天啼哭嗓音却不沙哑,这是浑厚和谐之至。知道和谐叫作常,知道常叫作明,有益生命叫作吉祥,意念驱使精气叫作呈强。万物强壮就会衰老,这就叫不守道。不守道就会过早消亡。
问道心得
一、宇宙的精华是柔和,柔和的力量在于真实地生长。复归于婴儿的核心是柔弱——与刚性相比,柔性的生命力强大多了!
二、柔性的坚持有大道的生命力蕴含其中!要让自己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懂得柔弱。
三、生命贵在柔性的坚持——“骨弱筋柔而握固”是因为在每个人来到这个美丽世界之前,“德”早已蕴含在自己身心中;自在圆满的大道宝藏也在我们身上。
四、和谐不是过分迁就、不讲原则;和谐是一种理顺化解的亲和力;和谐是不分别、不迫切,让它来、让它去,来来去去,就停在那里了——生命的流畅就是这样炼出来的。
五、道德是全人类共同的命根,有德的人道根必大,道根大,命也必大。人的命都是好命,因为和根失去了联系,所以才把命搞得摇摇欲坠!
六、不行道就没有道,不修德就没有德。道多德大,路就在眼前,左右逢源。匮乏、局限、混乱、冷酷、蒙昧的思想会把相对应的结果召至身边,所有的根源都在人的思想中。
七、求神拜佛求什么?其实把家里的父母、岳父母、公公婆婆照顾好,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顺好,厚德载物的健康风水轮自然就会很好。要想让自己幸福天长地久,就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
八、人性中蔓延的自私、掠夺、傲慢、邪淫、妒忌、算计、贪婪、安逸等所造成的天灾人祸,有没有最好的解药?有!这个解药就是“含德之厚”。
九、很多人总认为这个世界委屈了自己,却没有想想自己也在委屈着这个世界。能够成为对别人有用的人,是上天赐予我们最高的福分。以德报怨的大度者才是王道,以德报怨的大度者会给周围带来平和安乐,让人不由自主地期待与之接近。
十、读《道德经》是对我们身心进行清理。清理,就是磨去秉性上的污垢、磨亮天性中的品质。当个人品质亮化,问题会自动解决;当个人天性提升,生命会自然成功。读《道德经》是为了让我们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生命能够像大海一样成为净化混浊的、让人心安的、和谐的、沉静的、流畅的静修之所!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尘
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译文
知“道”的人不多说话,多说话的人不知“道”。堵塞挂碍,关闭干扰;不露锋芒,以简御繁;与光明相伴,与尘垢同在,这叫作玄德相同。达到“玄德相同”之人,无所谓亲近,无所谓疏远;无所谓利益,无所谓伤害;无所谓尊贵,无所谓低贱。所以玄德为天下人所尊贵。
问道心得
一、人生的最高境界为“玄同”,即“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只有在这个境界中,人才能与道合一,才能没有分别心,才能成为宁静、自在、长生久视的玄德之人。
二、有一种看不见的生长力量叫“自愈”:走到哪里,就把快乐和谐带到哪里,这种默运造化就是道;和谐,能让人体百分之七十的心因性病症不治而愈。
三、老子思想是按照宇宙奥秘、生命规律去思考的,他直指人心,然后把问题的核心揭示出来,所以去掉了许多中间环节,我们直接修自然大道品质就行了。
四、道最珍贵的品质就是包容性,包容那些混浊,并能净化混浊。人不仅仅心要好、行为要好,还要善于处理事情。善于处理事情实际上就是包容,包容就是善于走向事物的反面去考虑问题、把事情处理好。
五、凡是尖锐的东西一定会折断,所以说话不可以刻薄。很多事物的运动都是圆形运动,是非口舌伤人者,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和气并不是没有喜怒哀乐,和气只是在千变万化的生活中,体会大道生命力的柔性之美。
六、愿意举火把去服务他人的人,这是“和其光”;谦虚、不令自己高高在上,就是“同其尘”。如此能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精神不求而自应的和谐平安的伟大力量。做人的最高境界不是一味低调或一味张扬,而是始终如一地重视生命的本体,让和光同尘的生命之花长开不败,进入永恒。
七、大德之士身在尘世,与万物众生等常人的关系既能与其同化,又必特立独行。他们始终走向自己的修行目标,不可能与众生一样夸夸其谈,或谎言、好斗、行恶、乱伦。
八、身、家、乡、企、国等系统里,每个人都存在差异及矛盾。“玄同”就是通过调整自己来影响他人,进而影响整个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和谐,这是不言之教,这是玄德相同。
九、我们不再平凡、不再伟大,而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自性本自具足通达,从此以后,生活品质不再一样。“和其光,同其尘”是人生平安幸福的必要条件,是生命圆通自在的方法论。
十、成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歇手—— 歇手不是停下来不做,而是以另一种默默精进的努力培养更多的高境界者,并让后来者居上。如此,自己生命中的土地才会更广大、更有生长力!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正大公平治国,以出奇制胜用兵,以不造事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这些道理呢?理由在于:天下禁忌太多,人民就越贫困;人民越多利器,国家就越昏乱;人都追求投机取巧,邪恶事情就越发生;法律命令繁多严明,盗贼就越多出现。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然归化;我虚静,人民就自然端正;我不造事,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欲望,人民就自然质朴。”
问道心得
一、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浑朴自然,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最积极的有为。
二、真正的政治就是“以正治国”,不用权术、手段、虚诈、作假来理政。如果以聪明对聪明、以手段对手段、以办法对办法,最后是没有赢家的!只有大公无私、心系天下、脚踏实地走正道,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
三、老子把社会不安定的问题提出来,也同时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千古“四我”就是和谐社会、和谐企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从我做起,行不言之教——这是人心淳朴的觉知,这是社会祥和的开始。
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董事长是一把手,应该无为;职业经理人应该有为。两者结合,就是“君无为而臣有为,我无为而民自化”了。
五、人生不要过于聪明算计,顺其自然、尽心尽力、敦厚踏实才能得到上天护佑。用自己的能力热情去为人处世,不去担心,只是用心、开心、宁静、无忧、无贪,相信一切会有进展的。
六、从思想显化为现实,也许要花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我们曾经许多次播下的种子,宇宙就是这样运作我们生命的。
七、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敦厚纯朴、感恩热情,这些老掉牙的字眼就是宇宙中最好的药方。
八、担心、埋怨是吸血鬼,只有用心开心、无忧无贪才会带来无限力量,不是随随便便予取予求的。只有感恩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才会对我们友好;如果怨倦人生,生活将远远地离开我们。
九、生活是由很多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件算不上事的事、善待每一个算不上人物的人,渐渐积累出的收获将会是我们想也想不到的。
十、生命就是程序,程序来自基因、先天数据、受孕分娩以及后天数据的总和。人类都被程序所控制,但程序数据是可以通过后天修德来改变的。每次怀有一个伤痛情绪的思想时,箭已射向天上的思维层,物以类聚的创造法则就会开始在自己身上运作,自己释放的伤痛情绪就会显化为现实。如果射出的箭是评判,就会遇到不断评判的人;如果射出的箭是憎恨,就会被别人憎恨……头脑和物质是相连的,每一个念头都是程序,一切皆如此。所以我们必定会走进大爱的生命,去看到并超越原有的生命程序而获得自在幸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为政原则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译文
政令宽厚,人民就敦厚;政令严酷,人民就怨愤。祸患啊,幸福正依傍在里面;幸福啊,祸患正潜藏在里面。谁知道它转化的结果呢?祸福没有定准。正会再变反,善会再变恶。人们迷惑的日子已经很久了。所以圣人方正而不生硬,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明而不耀眼。
问道心得
一、为人为事千万要记着:“方而不割,廉而不刿ɡuì,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这是正道的觉醒,这是生命的开始。
二、有棱有角的缺陷是:别人啃起你来十分方便。一切健康、财富、成功力量的来源,皆来自于和谐的生命之光,人生的价值在于服务他人。
三、祸福转化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今天眼前发生的祸福都是过去种下的因缘导致的。灾难的背后往往是上天给我们送福来的。祸福转化就在于广种福田、广结善缘。
四、祸福、正奇、善恶分分钟都在转化变化中。自古祸福形影相随,关键要学用一种看不见的生长力量,那就叫“静默造化”。守住我们心中的善、保持与整体的连接,这就是道。长情大爱的品质是可以重新修订命运程序的。
五、不要刻意用改个好名字来趋福避祸。在地球的任何地方,死神都可以找得到我们!只有修正习性、化去禀性、圆满天性。时时保持敬畏心、恭敬心、谦卑心,才能看清自己、成长自己,才能修出好运。
六、当自己成功之后,便让自己成为环境。成为环境、无我,才能走到自己更高层面上的生命中。要成为举火把的环境,去照亮人;但如果晃得别人的眼睛都睁不开、让别人什么都看不到,那就是一片黑暗!
七、不必把心思花在取悦别人那里,练好内功最重要——自己是梧桐,自有凤凰来亲附;自己是大海,自有百川来汇聚。
八、生命就是舍得,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当需要得越少时,内在的力量就越大。人生既要懂得追求成功,也要懂得放手,放手才能走出自己生命的自由!
九、人就是一只空瓶子,向里面装信仰、装善良、装天地,那么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争争斗斗、一切的一切都不会遮住人的慧眼,生命就充满了阳光。
十、从现在开始,我要郑重地和自己做个约定:第一,不管我遇到什么困境,我都能把怨恨和责怪化为感谢与祝福!第二,凡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家庭和谐、身心和谐的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去践行。第三,爱的道路是利他的、单纯的、喜悦的,我与爱同在。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国重德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译文
治理人民、事奉上天,莫过于懂得吝惜。只有懂得吝惜,才叫早日服从大道。早日服从大道则着重积累功德。积累功德就无不胜。无不胜则能量不可估量,拥有不可估量的力量, 就可以治理国家。有立国之本,就可保持长久。这就叫作根深蒂固、长久存在的道理。
问道心得
一、德是生命的通行证,道是要长养的!而不是有事才有道,无事就无道。
二、积德行善不必太在乎让人看得见的枝叶花果,修炼应当在乎的是长在泥土里的根——修炼应当重视看不见的部分!
三、节俭是生命中重要的品质!珍惜地球资源、珍惜集体资源,节俭会使人的生命富足而有力量!
四、不管是国家、企业、团体、家庭乃至到个体生命的长久维持,都离不开“啬”这条简约原则,从“啬”的原则做起,就是一条“长生久视之道”。
五、得道便生,失道便亡;有道在,一切好办。永远不抱怨,抱怨只会暴露阴暗与无能。
六、生命是爱的流动!尊重长辈、有喜舍心的人,容易把天地力量吸引到身边来,这就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原理。
七、不溺爱孩子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磁场,为孩子创造一个有爱、温暖、有力量的家。谁溺爱孩子,谁总有一天会为孩子包扎伤口。
八、我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和天下是连在一起的,我向宇宙下订单的过程就是通过重积德去实现、去建立关联。奉献无条件的爱,我们就会在关系中收获满满的爱!
九、每当去爱惜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之花、尊重每个人思想意识上的平等自由、在重德上做功夫之时,所有的关系都会得到最圆满的理顺。
十、能够重积德的人,当受到外来不好信息冲击时,要会用无我心来对治。积德如同银行里存款,假如我们不断往里头积,最后将由小富慢慢积成丰厚之德。成功人生就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