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Rita 幸福双翼学员
01
被多人投诉的“女霸王”
7岁儿子的班上,有个“小女霸王”。
儿子是这样描述那个女同学的:
“她特别淘,不听话、不遵守课堂纪律,还欺负同学!
她欺软怕硬,只欺负女生和看起来比较弱小的男生!”
之前,我只是听儿子提起过她几次,没太关注。
直到前一阵,家长群里时不时的泛起一些涟漪。
有家长指名道姓@这个女孩的家长:
“某某家长,再次提醒下您,请您回去好好教导下您家姑娘。
助人为乐本是好事,但在别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迫人家帮助性质就变了。
尤其是关于上厕所擦屁股这种事,强迫别人帮忙就更带有侮辱性了!
我不希望这种事再有第二次发生!”
这个家长刚声讨完,立马就有家长马上附和了:
“某某家长,我家孩子回来也说过好几次。
你家姑娘会强行找她借东西,而且有借无还。
只要要求她还回来,就会换来各种恐吓。
我家孩子胆小,吓得都不敢出声,我也希望您好好教导下孩子。”
女孩的妈妈,赶紧出来道歉:
“不好意思,我实在不知道她在学校是这样子的。
她在家里很乖的,会帮着照顾妹妹,主动分享。
你们要不要再搞清楚一点?孩子们还小,容易有误会。”
其他家长更激动了:
“误会?要不要再问问其他家长?
一个两个的投诉是误会,你家孩子接到的投诉不止七八个了吧?
难道我们全都误会你?”
另一个家长赶紧附和说:
“对呀,我之前就跟您私下沟通过很多次,但都没有结果。
我们家孩子还是会继续受你家姑娘欺负,这次,我到家长群里来说,就是不想大家都误会。”
最后,女孩的妈妈没有接下句了。
从这些家长在群里的反馈,看来这个女同学确实有点淘气霸道。
不过,也算不上严重的欺凌。
只是家长的放任和不管教,让其他家长更生气和担心了。
毕竟,很多严重的欺凌,都是从小打小闹开始的。
02
“跟你聊完感觉好多了”
知道我在学习家庭教育后,有一个家长主动来找我聊。
这个妈妈,先是说她家孩子也被欺凌了。
她以为不严重,但看到群里那么多家长反馈她才重视起来。
她赶紧跟孩子确认,孩子说确实不舒服。
她说,也跟女孩的妈妈沟通过几次,但都没有结果。
她吐槽说:“那个家长特别溺爱孩子,从来不说她家孩子的不是,每次都是找借口推托,道歉也没有诚意,特别的强势、难沟通。”
我先同理她的情绪:“嗯嗯,我也看了群里的信息了,女孩妈妈的道歉确实更多的是在找借口,也难怪你们不能接受。”
然后,我跟这个前来吐槽的妈妈分享:
“我估计这妈妈是个考拉性格,这种性格特能忍,所以看起来有点溺爱孩子。
但忍到一定极限爆发起来更凶猛,从她孩子的行为能看出来,她平时在家的情绪也不稳定。
我估计,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她有打骂、吼叫孩子的时候。”
随后,我把这位妈妈往聚焦自我上面来引导:
“既然问题已经发生,既然我们也说不动对方的家长,可以想想我们怎么样更好的引导自己的孩子。
当孩子更加自信,更加敢于拒绝,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呀。”
那个妈妈连连认同:“嗯,你说的对,我之前教过自己孩子要勇敢反抗。”
我赶紧肯定这个妈妈:
“你的做法很棒哦,换个角度看,我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遇到这种还不算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也是一件好事呢。
我们可以借此教会孩子什么是勇敢,如何去拒绝让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也可以避免以后被欺凌。”
那个妈妈非常认同:“是的,你说的很对,我现在有点可怜那个孩子了,不懂管教的家长真的会害惨自己的孩子。”
我表示认可:“嗯,你已经做到了善意的提醒了,但对方家长接收不到,这毕竟是别人的事,就尊重界线吧。”
最后,那个妈妈说:“经你这么一开导,我突然悟到很多,非常受益,谢谢。”
跟这位妈妈沟通完,我又想到那个欺负别人的小霸王和她的家长。
特别是刚刚这个妈妈说的那句话——“她家孩子好可怜。”
我心底感慨:如果我能做点什么就好了。
03
“我对孩子充满希望”
也许是天意如此,也许是能量吸引法则。
当我正在想,怎么支持家长和老师化解这个小女霸王带来的矛盾时,雪琴老师找到我,说我引导儿子向欺负说不的案例很好,要发布到公众号上。
当我再回头去看跟儿子一起勇敢说不的过程,我突然有了灵感。
我把自己的践行作业,发到了家长群。
同时,我从被欺凌者家长和欺凌者家长的角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处理意见:
“不管是哪一方,肯定都能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只要看见孩子好的一面,看见孩子的进步及时去肯定,正确的去引导,相信都会越来越好的。
孩子越不可爱的时候,越是缺爱的时候,家长要关注下孩子在家里的需求是不是得到满足,自己在对待孩子时有没有不妥的地方,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家长的问题。
即便全世界都说我们的孩子不好,只要我们家长相信我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用无条件的爱去滋养孩子,我们的孩子也会慢慢变成好孩子。”
也许因为我对那个小霸王有肯定的一面,也许因为我说的话比较诚恳,也许是因为我没有跟其他家长一样一上来就争对错。
那个时刻警惕地护着自己孩子的妈妈,终于放下警惕,主动在微信上找我。
她先是诚恳地表达了谢意:
“谢谢你用这种方式帮助我家孩子,我也一直努力在教导孩子、关注她的变化。
您说的太对了,我之前太关注工作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她安全感不足。
现在又有过分的溺爱和弥补心理,导致她越来越淘气。
加上有了小妹妹后,她更加暴力了,这里面确实有我的问题。”
我立马肯定她:
“嗯嗯,可以理解,两个孩子确实挑战更大,你也不必太自责。
既然认识到问题了,我们就努力的改进,什么时候都不晚的,何况孩子才一年级。”
从那以后,女孩的妈妈时不时地主动跟我交流。
其他几个家长,有问题也会来跟我讨论。
我们还自发建立了一个父母成长行动群,互相分享育儿心得和教育感悟。
女孩的妈妈,是里面的积极分子,经常虚心跟别人请教。
后来,有家长跟我分享说,女孩的妈妈给那些告过状的家长,挨个真诚地道歉了,大家心里的结也解开了。
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果,更让人开心的呢?
更让人开心的是,随着女孩妈妈的改变,女孩跟同学的互动也友好尊重了很多。
有一次,我们在家附近的小公园玩耍时,遇到儿子班里好几个同学和家长。
其中,就有“霸王”女孩和另一个曾经跟她争吵很厉害的女孩。
这一刻,两个孩子欢乐地一起玩耍奔跑,两个家长也放下芥蒂,一起交流讨论怎么更好地引导孩子。
那个画面,顿时让我感觉无比感动和喜悦。
我感触地跟她们说:
“新学期快开始了,好期待孩子们的表现啊。
以后他们可能还会有矛盾,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不愉快。
但我们家长更加坚定平和啦,遇到问题也会越来越从容啦!
这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感觉真好!”
女孩的妈妈由衷地说:“是的,跟着你们一起学习,我现在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看到因为家长的成长,产生的多赢的结果,我再次感动。
同时,我也很为自己坚持学习家庭教育而骄傲和自豪。
我骄傲的,不是我多么专业,而是,因为学习过,我知道如何看见接纳孩子之后,进行有效的引导。
我更自豪的是——这样的方法,我分享给其他家长后,他们听进去了,也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刻,我更理解那句话:看见和肯定,是每个生命都渴望和需要的,也是有效引领孩子的秘密所在。
对那些投诉女孩的家长来说,他们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后,才愿意聚焦自我。
对那个女孩的妈妈来说,她在感受到被我的言语肯定后,才主动卸下防备。
对那个女孩来说,当妈妈懂得看见和肯定她,她就在人际中卸掉铠甲,把温暖和快乐传递给他人。
看见和肯定、爱与联结,是需要我们一生都不断进行练习的重要能力。
图片 / Pexels&视觉中国
※如无意间侵权,联系即删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赶紧在留言处
跟幸福君说说呗
想了解《家学》,请私信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