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雨默的同事兼闺蜜,最近遭到了公司保安的严重骚扰。同事生气、烦恼、无奈、难过,跟苏雨默倾诉,说想要辞职。苏雨默听后,竟比同事还要气愤。她忍无可忍,跑到保安室把那位保安大骂一顿,警告他以后再也不许骚扰某某某。
事情过去了好多天,苏雨默还是无法忘掉,想到那保安就愤愤不平。她不想看到他,也开始厌恶工作环境,也想辞职。为此心情颇为不好。
苏雨默也不喜欢这份工作,但以她的现实情况,这份工作目前还辞不得。再说,因为同事的事而辞职,多少总觉得有点犯不上啊!
周末,苏雨默把家打扫干净,洗了个洗水澡,身心放松。她点了一支薰香,靠在阳光透过树阴斑驳洒落下来的窗台上,闭上眼睛,进入了宁静状态。关于近期单位同事的事,她慢慢看清了一些真相。
对于同事的事,她觉得自己有点没有了边界,卷入太深了。即使她跟同事关系再好,其实,那也是同事的事,而不是她的事。她跳到前面,为同事出气,替同事骂骚扰者,已经是严重越界了。同事和她,关系再好,也是两个个体。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面对与解决自己的问题。要有界线和边界啊!要尊重边界与界线。
再说,她为同事出面,看起来是义气、正义、仗义、帮朋友两肋插刀,但其实却是剥夺了同事自己面对与处理问题、成长的权利。同事是比较柔弱一些,但越是这样,越应该给她机会,让她变得强大一些。
苏雨默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护小鸡的鸡妈妈。她把同事当成了小鸡,而自己当成了鸡妈妈。这在同事关系、成人世界中,其实是不对等的,也是不合适的,对彼此都无益的。
华语身心灵作家张德芬有一本书叫《舍得让你爱的人受苦》,确实,我们往往舍不得让自己爱或喜欢的人受苦、被人欺负;遇到问题,自己总是忍不住跳将出来,为他们包办或抵挡那些所谓的痛苦或伤害。以为是帮他们,免他们受苦,但从个体生命长期的发展看,这对他们并无益处。谁能给所爱的人永远撑起一片天呢?每个人,终究得学会自己面对整个世界。
舍得让自己爱或喜欢的人受苦,是一种智慧,是真正的爱。
苏雨默继续思考:同事被骚扰,自己为何那么强烈的反应呢?
是因为它触犯了自己头脑中的观念。苏雨默认为,那件事是不对的。那位保安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没正式工作、没文化、没房子,跟她那个同事根本不是一个阶层,他怎么胆敢厚颜无耻地一次次骚扰她呢?!这是不应该的!这是不对的!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强烈地照见了苏雨默的观念。但苏雨默的观念显然不是宇宙实相。所谓的阶层,其实只是人头脑中的虚假观念,并不是实质。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好人事物的权利。包括保安、农民工、捡荒者、流浪汉……一切人。在追求美好与幸福面前,人心相同,人人平等。
作为同事、好朋友或闺蜜,当她们遇到困扰,苏雨默可以当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可以帮助分析,但能做的也应仅限于此;连提建议都应该慎重,最好不要支招儿;更不能代替或包办。因为,若出于真正的爱,就要让对方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悟到,这样她们才会通过事件得到成长。
如果骚扰持续或过分怎么办?可以报告相关部门或领导,或者报警。总之,同事有很多更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困扰,根本不需要苏雨默自动跳出来横加干涉。很多事情,本来可以简单地解决,但无关的人干预多了,往往横生支节,最后反倒弄得复杂。
苏雨默在这件事中也得到了礼物与成长。对他人的事反应强烈,说明自己的思想中有卡点。所谓“无风不起浪”。因此,生活中最一个卡点都是提示,包含着礼物,是成长的契机。
生命是一趟旅行,也是一场修行。工作、生活总是会给我们出些题目,叫我们解答。人生就是这样一所大学校,每个人都注定要成长。
苏雨默在阳光洒落的窗台上,静心凝神,不知何时竟睡着了。窗外鸟儿叽喳,树影婆娑,长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