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被问到长大了想当什么?有人说想当一名科学家,有人说想当宇航员,有人说想当一名人民教师……
在我被问到的时候,我给别人的回答是我想当一名老师,因为自己有很多知识,还能通过教给他人,让学生成为国家栋梁,此外学生还特别尊敬他。
好巧不巧,我的第二次创业就是教育,通过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输出,不管是以文字、视频平台输出,抑或是语音的方式在群里输出,都是一种教育传播。
回答以下1个问题可以对你以后的人生有一个很清晰的判断:
第一问,你想做哪类型的工作?是自由的还是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工作是老板安排你的时间,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自己苦脑筋安排日程。但也有一个弊端,就是如果你不是一个自律的人,恐怕你的自由之路就会是一个恶梦。
很多人抱怨自己在公司上班不自由,决定辞职做自由职业,结果没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这样的人就不适合做自由职业。不过有一点很重要,你会通过改变自己让自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问,你期待的年薪是多少?
你的年收入总和除以365天,再除以24小时,得出你一个小时值多少钱。当然这个只是在金钱方面的衡量,不包括自我价值和其他价值。
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放开一些,想象自己十年后期望的薪资是多少?以这个结果做自己的目标规划。
第三问,你想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这是一个关系到你孩子教育的话题,除了房屋的质量之外,还有就是所在小区的环境,比如小区人的素质和你工作的获客资源等。
一个好的环境直接关系到你家孩子的成长。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告诉我们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可根据你理想的房子去规划自己的目标。
第四问,你想开什么样的车?
车子肯定是越贵越舒服,体验越好。除了车子的牌子之外,你是如何对待你的交通工具?就是说你买了理想的车之后,是自己开车呢?还是请专业的司机?
这关系到你是如何管理时间,因为有的人喜欢自己开车,有的人觉得自己开车浪费时间,所以请司机,腾出更多时间做无可替代的事。
第五问,你想穿什么牌子的衣服?
其实不同品质、不同牌子以及不同面料的衣服,价位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理想中的衣服是什么样的?想想你穿在身上的感觉是什么样子?
女性朋友对衣服的热爱真的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所以这也直接决定了你的财政支出。
第六问,你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你?
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书中有一段话:如果明天就是你的葬礼,你希望参加葬礼的人如何评价你?
是一个平凡的人还是一个有一定成就的人?是一个自由职业者还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公司员工?是一个以帮助他人成长自己的人还是一个不断索取别人帮助的人?等等,把你想成为的样子写出来,按照计划去实现。
比如我们开的早起陪伴营、财富读书会、效率手册陪伴营,都是帮助其他小伙伴养成早起、读书、做时间管理的,让小伙伴们从小事上着手改变自己,通过大家一起学习,慢慢地找到自己的节奏。
第八问,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
首先这里的知识渊博并不是你的学历学位。生活中不乏学历学位较高的人,他们的工作生活并没有把他们所学发挥。
这里的知识渊博更多的是指你学习的能力,就是改变过去旧有的认知,知道如何去做,并且不断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不断地学和做当中,才是真正的“学到”。这些都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有关。
第九问,你希望去哪些地方看看?
几年前一个教师的一句话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可现实中有多少人有说走就走的勇气。
正如那首歌里唱的“等我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等我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你和你想去的地方差的不仅是一张门票,还有你的时间和精力。
第十问,你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曾经以为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能有获得快乐和满足,不可否认,有足够的支付能力也是一种快乐的形式,但它不是唯一的形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有钱人过得并不快乐,穷人都说等我有钱了,我就能快乐,可为什么还是有一部分有钱人并不快乐呢?
其实当你跳出这个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看,你追求的可能是另一种方式,我们的精神追求。只有外在和内在都达到平衡,才是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
第十一问,你如何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
我们每个人都至少有两种以上的角色,比如你会是某人的伴侣,你会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你会是公司的员工或者领导等。
这些都是我们工作生活中的角色,这些角色都是需要占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所以你如何平衡这些角色。
以上11个问题是对你以后理想生活的一个预想,可以根据这个目标去规划自己就接下来的时间、精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安排。
希望你可以认真的做好这11个题,制定出一个人生目标,并且把人生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