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也是我们很多人的围城。抱着学习、拓展进而反思的态度来读这样一本书,因此当真正放下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很是波澜。这种感觉,和之前读完路遥的《人生》似曾相识。两本书都讲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故事反转都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对于我这样的未婚青年而言,这样的两本书,的确让我们能够在未来的感情和婚姻方面表现得更加成熟些。每次读这样的书,就仿佛自己切身经历了这样的人生,所以很多的时候,放下书本却回不到现实。说的过分点,这算不算是弱化版本的多重人格?
每个人读围城都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审视角度甚至看书的心境都大不相同。所以我想,对于方鸿渐这个人而言,可能每个人都褒贬不一吧。方鸿渐拒对他情深一片的苏文纨于千里之外,却爱上了一个未曾深交的唐小姐。当鸿渐伤心离去,唐小姐又犹豫不决错失了最后挽留的机会。而后苏文纨弃痴情公子辛楣委身于相貌粗俗的曹公子。不管是后来的鸿渐与柔嘉,还是苏文纨于曹公子,我很难去想象到这是嫁给爱情的模样。就好像大家拼命的爱了那么久,到最后却在婚姻上面潦草了事。就像图中所言一样,城外之人羡慕城内之人,而城内之人又想逃出城外。但是书中的那几个人,一旦进了这个城,便再也没有勇气迈出去了,即使出去了,也只会是失了魂魄。如果路遥的人生教会我的是珍爱与珍惜的话,围城这本书倒是让我对婚姻这个事情更加的重视,甚至有点恐慌。
三闾大学里面的人情世故,也描绘出了那种最朴素却又最真实的人间虚伪。里面的主任、老师不仅没有嫁给爱情,而且在人际关系的纵横捭阖之中将那种人性的世俗、自私与势利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个角度而言,钱钟书先生真的是洞察秋毫,整个故事也描绘的栩栩如生。甚至我有时候会与书中人的情感产生一种共振。但是三闾大学这段故事,更多的是给我展现出一种社会协作形态中的人性。也正是因为他描述的太过于真实,让我对未来职场生活有了一些隐忧。这座城我也还没有迈入,在期待之余我也希望自己在将来不会有逃出城外的想法。
整个围城,着笔墨与细节与琐碎。没有气势磅礴,也没有跌宕起伏。单单以几个人物两年的光景,却向我展示出了那个时代下的纷繁复杂的人、事、风俗、理想主义的爱情、现实主义的婚姻以及职场如战场的交锋。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先生,也难怪这本书会成为经典。
若干年以后再打开这本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想法与收获。
但愿希望自己不要成了鸿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