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状态里生活久了,难免厌倦。就想逃离片刻,纵使明白生活终究还是日常。
没有攻略,没有目标,就连目的地,也是突然起意,就定了机票,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上了岛。相较于打卡式的旅行,我更倾向于个人化感受,所以行程随意,不会担心错过什么。即使大雨突来,没带伞,也不懊恼,哪里的天空不下雨?恰好遇到,迎接就是。趁雨来,在店里细细品味店主手作,挺好的。
一个人随心所欲地逛。人多热闹的地方也去,在喧嚣与嘈杂里饶有兴致地插上一脚,表示自己也是芸芸众生中之一个,并没有假装超凡脱俗。但真正从心里喜欢的还是那些静默的老物件,老景致,特别是古树和老房子。如果它们会说话,我一定沏好茶,认认真真地听那过去的事儿——“物是人非”这个词特别打动我,时间是一瞬不停地流走的,此地依然在此地,而此时早就成了彼时。历史就是已经过去了的现在,而过去了的,永远无法完全复原。
我住的酒店,当年是某富贾的宅院,距今已有百年。四栋华美大气的欧式别墅坐落于花园当中,彼时的奢华热闹可以想见。而百年间,这个院子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别墅还在,房间里的壁炉还在,庭院里的古榕和香樟也还在,人和事情却都湮没在流逝的时光里了。
这个岛,是有历史的“名岛”,太多的古迹,历史难以一一追寻。我在其中,只不过想借用它森森的古树和留有历史风貌的老建筑,过滤掉庸常而浮躁的日常,以片刻的宁静和纯净来面对自己,交谈,安抚,并看清来路。
我有时,会为自己没有“公主命”而心生遗憾。不久前在另一座城市,住在学校附近,出门遇到学生情侣是常事。每每绿灯亮时,男生便拉住女生的手,或揽着她的肩,一对人儿欢欢喜喜地过了对面,这是稀松平常的。在没有红绿灯的小路口,男生紧紧拉着女生,警觉地左右看车,然后快步通过。在我眼里,男生未必就比女生强大啊,有的女生,甚至个儿比男生还要高大,却不妨碍男生对她的呵护。这种呵护,家里的黄先生鲜少给我,是因为我自立自强到不需要人宠了吗?其实,谁还没有点少女心呢?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是有点怨艾的,觉得自己仿佛很缺爱。也是前不久,去探望一位身患重病的故人,回家路上,黄先生突然说,以后,还是让我先死吧。我大惊,问他何出此言,他说,我死了,你应该没事,因为你足够坚强,而我不行,我承受不了。——我把瞬间涌上眼眶的泪硬生生逼了回去,在心底里悄悄地留了白,有些事情,不必说。
儿子去了大学一年了,离家很远。我常常想起他小的时候,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恍如隔世。那时候他那么小,就送去了幼儿园,那么小,就送去了外地念初中,当寄宿生。现在想起来,作为父母,我们心真狠,但是当时,也是水到渠成,并不觉得我们异于同类。那时候,他对我是那么依恋,甚至让我有些担心,担心他长不大。而现在,他的长大令我既欣慰又伤感,那些他缠着我,向我诉说喜怒哀乐的日子早已远去,远得他自己可能也不记得了吧?他的现在是忙着向前看的。而对我来说,那些和他在一起的时光却是他赠予的珍藏,是我生命中最不可忽视的部分。现在,我也担忧,怕他将来会受挫,事业上的,感情上的。母亲的心,总是悬着的,没有落地的时候。我很清楚地知道,数年之后,他终将成为一个新生家庭的核心,父母不再占据他家庭成员中的首要位置。而我,我们,作为他的“原生家庭”,不再直接参与他的生活。循序渐进地得体退出,大约是我接下来要完成的爱的任务吧,有点艰难,但别无选择。
我们这个年代的女性,但凡读过一点书,大抵都会投入职场吧。再恬淡的人,在职场里都不太可能无欲无求,再缺乏自我认同感的人,也不会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对于工作,我很感恩。从稀里糊涂入职到成为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一路跌跌撞撞,有说不尽的艰难,而遇到的提携,帮助,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在一个岗位持续工作十六年,意味着我把自己最好的年华献给了它,稍微算一算,就知道自己再没有一个十六年来献给另一个岗位。十六年,用时髦的话来说,应该算作“深耕”了吧!“耕”的结果便是成就了今天的我。我曾说,相较于20岁,我更喜欢现在的自己。这并非虚言,因为岁月的浸润,经历的滋养,是无可取代的,即使宝贵如青春,也不能。去年底,我离开了,却做不到决绝。听到看到和从前的工作相关的,都下意识地反应,然后才想,啊,不是我的工作了……也满怀热情地想把所谓“经验”毫无保留地奉上,后来我发现,人是一种多么复杂的综合体,我自以为的真诚也许别人难以接受。最好的姿态是,从前拿得起的,现在也要放得下。好比自己倾力打造的小花园,一经转让,新主继续按原样呵护也好,改成小菜园或者建个杂物房也罢,都别再瞎操心了。毕竟,谁都需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不是吗?
在岛上的清晨,是被鸟儿叫醒的。我避开了游人如织的热门区域,游走在充满岁月感的老街巷里,寂静而又美好。只有在这样陌生又宁静的地方,才能从琐碎的日常中脱身,与自己坦诚相待,然后告诉自己,敞开心扉,做自己的人生导师。
我在厦门。这个叫做鼓浪屿的小海岛,我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