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弼传》直译及诗评

公讳希亮,字公弼,姓陈氏,眉之青神人。其先京兆人也,唐广明中始迁于眉。曾祖延禄,祖琼,父显忠,皆不仕。

陈公名讳希亮,字公弼,是眉州青神县人。他的祖先原是京兆人,在唐朝广明年间才迁到眉州。曾祖叫延禄,祖父叫琼,父亲叫显忠,都没有做过官。

  公幼孤,好学。年十六,将从师。其兄难之,使治息钱三十余万。公悉召取钱者,焚其券而去。学成,乃召其兄之子庸、谕使学,遂与俱中天圣八年进士第。里人表其闾曰三隽坊。

陈公幼年丧父,但非常爱好学习。十六岁时,他准备拜师求学,但他的兄长对此感到为难,派他去收取三十多万的借款利息。陈公把所有借钱的人都召集来,烧掉债券后就离开了。学业完成后,他召来兄长的儿子陈庸、陈谕让他们求学,后来他们都一起考中了天圣八年的进士。乡里人在他们所在的里闾立牌坊表彰,称为“三隽坊”。

  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诸法,一县大耸。

起初为长沙县令。有个叫海印国师的僧人,他出入章献皇后家,与几个显贵的人(公卿大夫之类)来往,倚仗着他们的势力占据百姓的土地,人们没有谁敢正眼看他,陈希亮收捕惩治他,在法律上定他的罪,全县的人都很惊惧。

  去为雩yú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会公筑县学,腆以家财助官,悉遣子弟入学,卒为善吏,而子弟有登进士第者。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民讹言有绯衣三老人行火,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及罢去,父老送之出境,遣去,不可,皆泣曰:“公舍我去,绯衣老人复出矣。”

他离开(之前的职位)去担任雩都县的县令。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陈公处理政事的那天,首先发现了他(曾腆)所犯的大罪,曾腆叩头以至于出血,表示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告后放了他。恰逢陈公建造县学,曾腆用家财帮助官府,把所有子弟都送进学校,最终他成为了好官吏,而且他的子弟中有考中进士的。巫师每年搜刮老百姓的钱财用于祭祀鬼神,称为春斋,不这样的话就会有火灾。老百姓中流传谣言说有三个穿着红衣服的老人放火,陈公禁止了这件事,老百姓不敢触犯禁令,火灾也没有发生。拆毁数百处滥建的祠庙,勒令转为务农的巫师有七十多家。等到陈公卸任离开,父老乡亲送他到县境之外,让他们回去,他们不愿意,都哭着说:“您离开我们而去,穿着红衣服的老人又要出来了。”

  以母老,乞归蜀。得剑州临津。以母忧去官。服除,为开封府司录。福胜塔火,官欲更造,度用钱三万万。公言陕西方用兵,愿以此馈军,诏罢之。先赵元昊未反,青州民赵禹上书论事,且言元昊必反。宰相以禹为狂言,徙建州,而元昊果反。禹自建州逃还京师,上书自理。宰相怒,下禹开封府狱。公言禹可赏,不可罪。与宰相争不已,上卒用公言。以禹为徐州推官。且欲以公为御史。会外戚沈氏子以奸盗杀人事下狱,未服。公一问得其情,惊仆立死,沈氏诉之。诏御史劾公及诸掾史。公曰:“杀此贼者,独我耳。”遂自引罪坐废。

因为母亲年老,他请求回到四川。后来被任命为剑州临津县的县令。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守孝。守孝期满后,他担任了开封府的司录。当时福胜塔发生火灾,官府打算重新建造,预算花费三万万钱。他说陕西正在用兵,希望用这笔钱来馈送军队,皇上下诏取消了重建计划。之前,在赵元昊还未反叛的时候,青州百姓赵禹上书议论政事,并且说赵元昊必定会反叛。宰相认为赵禹是胡说八道,把他流放到建州,而赵元昊果然反叛了。赵禹从建州逃回京城,上书为自己申辩。宰相很生气,把赵禹投入开封府监狱。他说赵禹应该奖赏,不应该治罪。他和宰相争执不停,皇上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任命赵禹为徐州推官。而且皇上还想任命他为御史。恰好这时,外戚沈家的儿子因为奸淫盗窃杀人被关进监狱,还没有认罪。他一审问就查清了案情,那个犯人惊恐万分,倒地而死,沈家就此提出申诉。皇上下诏让御史弹劾他以及各位属官。他说:“杀死这个贼人的,只有我而已。”于是自己承担罪责,因此被免职。

  期年,盗起京西,杀守令,富丞相荐公可用。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致竹山,甲不能戢jí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劳其余而遣之,使甲以捕盗自赎。

过了一年,京西地区发生了盗贼起义,杀死了守令,富丞相推荐说他可以胜任(平定盗贼的任务)。于是他被起用为房州知州。房州一向没有兵备,百姓惶恐不安,想要逃亡。他把牢城中的囚犯和山河户(可能是指当地的民兵或居民)混合起来,得到了数百人,日夜进行训练,声势威震山南地区。百姓依靠他得以安宁,盗贼不敢进入房州境内。然而,殿侍雷甲率领一百多名士兵,追击盗贼到了竹山,雷甲不能管束士兵,所到之处都肆意暴虐。有人报告说有大盗进入房州境内,而且快要到城门了,他亲自率领士兵在水边阻击。他身居前列,命令士兵拉满弓弦但不得发射。士兵们都像木偶人一样站立不动,雷甲射箭他们也不动,于是雷甲下马拜见,请求处死自己,说:“起初不知道您是官军啊。”官吏和士兵都请求斩杀雷甲来示众。他不同意,只惩治了十多个暴虐的士兵,慰劳了其余的人并把他们遣散,让雷甲通过捕盗来赎罪。

  时剧贼党军子方张,转运使使供奉官崔德赟yūn捕之。德既失党军子,则以兵围竹山民贼所尝舍者曰向氏,杀其父子三人,枭首南阳市,曰:“此党军子也。”公察其冤,下德狱。未服,而党军子获于商州。诏赐向氏帛,复其家,流德赟通州。

当时大盗党军子的势力正在扩张,转运使派供奉官崔德赟去捕捉他。崔德赟没有抓到党军子,于是率兵包围了竹山县曾经留宿过盗贼的一户人家,这户人家姓向,崔德赟杀死了向家父子三人,并将他们的首级悬挂在南阳市示众,说:“这就是党军子。”他(指房州知州)察觉到其中的冤情,将崔德赟投入监狱。崔德赟还没有认罪,而党军子却在商州被抓获了。皇上下诏赏赐向家丝绸,恢复了他们家的名誉,将崔德赟流放到通州。

  或言华阴人张元走夏州,为元昊谋臣,诏徙其族百余口于房,讥察出入,饥寒且死。公曰:“元事虚实不可知。使诚有之,为国者终不顾家,徒坚其为贼耳。此又皆其疏属,无罪。”乃密以闻,诏释之。老幼哭庭下,曰:“今当还故乡,然奈何去父母乎?”至今,张氏画像祠焉。

有人说华阴人张元逃到了夏州,成了元昊的谋臣,皇上下诏将他的家族一百多人迁徙到房州,监视他们的出入,他们饥寒交迫,快要饿死了。他说:“张元的事情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假如真的有这回事,那么为国家效力的人终究不会顾及家庭,这样做只会坚定他做贼的决心罢了。而且这些都是他的远房亲属,他们没有罪过。”于是他秘密地将这件事上报给朝廷,皇上下诏释放了他们。张元的家族老幼在庭院中哭泣,说:“现在我们应当回到故乡了,可是怎么能离开父母(指的可能是房州知州对他们的关照如同父母)呢?”到现在,张家人还画着(房州知州的)像并祭祀他。

  代还,执政欲以为大理少卿。公曰:“法吏守文非所愿,愿得一郡以自效。”乃以为宿州。州跨汴为桥,水与桥争,率常坏舟。公始作飞桥,无柱,至今沿汴皆飞桥。

(他)回京述职后,执政者打算任命他为大理少卿。他说:“做法官拘泥条文不是我所愿意的,我希望得到一个郡来为国效力。”于是(朝廷)就任命他为宿州知州。宿州横跨汴河建了一座桥,河水与桥相争(指河水冲刷桥基),经常使船只损坏。他开始建造无柱的飞桥,到现在沿着汴河都是飞桥。

  移滑州,奏事殿上,仁宗皇帝劳之曰:“知卿疾恶,无惩沈氏子事。”未行,诏提举河北便籴。都转运使魏劾奏公擅增损物价。已而除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公乞廷辩。既对,上直公,夺职知越州。且欲用公。公言臣与转运使不和,不得为无罪。力请还滑。会河溢鱼池埽,且决。公发禁兵捍之,庐于所当决。吏民涕泣更谏,公坚卧不动,水亦渐去。人比之王尊。是岁盗起宛句,执濮州通判井渊。上以为忧,问执政可用者?未及对。上曰:“吾得之矣。”乃以公为曹州。不逾月,悉禽其党。

(他)被调任到滑州,在殿上奏事时,仁宗皇帝慰问他说:“我知道你痛恨邪恶,不要因为沈氏子那件事而受到惩罚(或心存顾虑)。”他还没去滑州上任,皇上下诏让他提举河北便籴(负责河北地区的粮食采购事宜)。都转运使魏某弹劾他擅自增减物价。不久,他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开封府知府,他请求在朝廷上当面辩白。辩白后,皇上认为他是对的,于是剥夺了魏某的官职,让他去越州任职。皇上还是想任用他。他说自己与转运使不和,不能说自己没有过错。他极力请求回到滑州。恰逢黄河在鱼池埽决堤,而且即将溃决。他调发禁军去守卫,在决堤的地方搭起庐舍(表示坚守不退)。官吏和百姓都流着泪轮番劝他,他坚守不动,河水也渐渐退去了。人们把他比作王尊(汉代名臣,以敢于直言进谏和治绩显著著称)。这一年,宛句地区发生了盗贼起义,抓住了濮州通判井渊。皇上对此很忧虑,问执政大臣谁可以任用(去平定盗贼)。还没等执政大臣回答,皇上说:“我已经找到合适的人选了。”于是任命他为曹州知州。不到一个月,盗贼就被全部擒获了。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juān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徙知庐州。

淮南地区发生饥荒,安抚使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称职,王正民因此被免职。皇上下诏让他(指后文提到的“公”)乘坐驿车前往寿春代替王正民。转运使向各里胥征调大米,并免除他们的劳役,总共十三万石,把这些大米称为“折役米”。米价飞涨,百姓更加饥饿。他(指后文提到的“公”)到任后,就废除了这所谓的“折役米”,并且上书向朝廷报告了此事。于是临近的各郡也都废除了“折役米”。他又进言说王正民并没有罪。(朝廷)派有关官员来查办处理。(皇上)诏令恢复王正民官职,担任鄂州知州。(后来)又调任他为庐州知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人为公惧,公益亲信之。士皆指心,誓为公死。

屯驻在寿春的虎翼军士兵因为谋反被诛杀,其余没有谋反的数百名士兵被迁移到庐州。这些士兵正惶惑不安。一天,有个偷偷溜进官府准备做不利之事的人。他(指庐州知州)笑着说:“这人一定是喝醉了。”于是宽恕了他,将他流放,把其余的士兵都交给下属使唤,并且让他们看守仓库。有人为他(指庐州知州)感到担心,他却更加亲近信任这些士兵。士兵们都指着自己的心,发誓要为他(指庐州知州)效死。

  提点刑狱 江东,又移河北,入为开封府判官,改判三司户部勾院,又兼开拆司。荥州煮盐凡十八井,岁久渐竭,而有司责课如初。民破产籍没者三百一十五家。公为言,还其所籍,岁蠲三十余万斤。三司簿书不治,其滞留者,自天禧以来,朱帐六百有四,明道以来,生事二百一十二万。公日夜课吏,凡九月而去其三之二。

他担任江东提点刑狱,之后又调任河北,接着回京担任开封府判官,改任三司户部勾院判官,同时兼任开拆司之职。荥州有煮盐的盐井共十八口,年深日久,盐井渐渐枯竭,但有关部门仍然像当初一样征收盐税。因此,有三百一十五户人家破产并被没收财产。他为此上书陈情,朝廷归还了被没收的财产,并每年减免盐税三十多万斤。三司的账簿管理混乱,积压的未处理事务,自天禧年间以来,用红笔登记的就有六百零四件,自明道年间以来,新增的事务有二百一十二万件。他日夜督促官吏处理,仅用了九个月的时间就处理掉了其中的三分之二。

  会接伴契丹使还,自请补外。乃以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自称大王,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吏请以兵从,公不许。贼见公轻出,意色闲和,不能测,则相与列诉道周。公徐问其所苦,命一老兵押之,曰:“以是付叶县,听吾命。”既至,令曰:“汝已自首,皆无罪。然必有首谋者。”众不敢隐,乃斩元以徇,而流军校一人,其余悉遣赴役如初。

恰逢他接待完契丹使节返回,自己请求到地方任职。于是朝廷任命他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的役兵发生了叛乱,叛军首领周元自称大王,震动了汝州、洛阳一带。他听说此事后,当天就骑着轻装快马前去查办。官吏们请求带兵随从,他没有允许。叛贼看到他轻装简行地出来,神情闲适平和,无法揣测他的意图,于是就一起排成行列在路上诉说他们的苦衷。他慢慢地询问他们的苦处,然后命令一个老兵押送他们,说:“把这些人送到叶县,听我的命令行事。”到了叶县后,他下令说:“你们已经自首,都没有罪。但是一定有主谋的人。”众人不敢隐瞒,于是他就斩杀了周元来示众,并流放了一名军校,其余的人都像当初一样遣送回去继续服役。

  迁京东转运使。维州参军王康赴官,道博平。博平大猾有号截道虎者,欧康及其女几死,吏不敢问。博平隶河北。公移捕甚急,卒流之海岛,而劾吏故纵,坐免者数人。山东群盗,为之屏息。徐州守陈昭素以酷闻,民不堪命,他使者不敢按。公发其事,徐人至今德之。

他调任为京东转运使。维州参军王康在前往赴任的途中经过博平。博平有个大恶霸,号称“截道虎”,殴打王康和他的女儿,几乎将他们打死,官吏们都不敢过问。博平隶属于河北路。他(指京东转运使)紧急下令追捕这个恶霸,最终将他流放到海岛,并弹劾那些故意放纵恶霸的官吏,因此有几人被免职。山东的盗贼们因此都收敛行迹,不敢妄动。徐州知州陈昭素一向以残酷闻名,百姓无法忍受,其他使者都不敢过问。他(指京东转运使)揭露了陈昭素的劣迹,徐州百姓至今都感激他。

  移知凤翔。仓粟支十二年,主者以腐败为忧。岁饥,公发十二万石以贷。有司忧恐,公以身任之。是岁大熟,以新易陈,官民皆便之。于阗使者入朝,过秦州,经略使以客礼享之。使者骄甚,留月余,坏传舍什物无数,其徒入市掠饮食,人户昼闭。公闻之,谓其僚曰:“吾尝主契丹使,得其情,虏人初不敢暴横,皆译者教之。吾痛绳以法,译者惧,则虏不敢动矣,况此小国乎!”乃使教练使持符告译者曰:“入吾境,有秋毫不如法,吾且斩若。取军令状以还。”使者亦素闻公威名,至则罗拜庭下,公命坐两廊饮食之,护出诸境,无一人哗者。始,州郡以酒相饷,例皆私有之,而法不可。公以遗游士之贫者,既而曰:“此亦私也。”以家财偿之。且上书自劾,求去不已。坐是分司西京。

他调任为凤翔知府。粮仓里的粮食可以供应十二年,管事的官员担心粮食会腐败。遇上饥荒年份,他拿出十二万石粮食借给百姓。有关官吏担心害怕,因为擅自动用官粮会被治罪,他却亲自承担起了这件事。这一年秋天大丰收,用新粮替换了旧粮,官府和百姓都觉得很方便。于阗的使者入朝觐见,经过秦州,经略使以客人的礼节招待他们。使者非常骄横,逗留了一个多月,损坏了驿站的房屋和器物无数,他的随从到街市上抢掠饮食,百姓家白天都关着门。他听说这件事后,对他的同僚说:“我曾经接待过契丹使者,了解他们的性情。契丹人起初并不敢横行霸道,都是那些翻译人员教唆的。我严厉地依法惩处那些翻译人员,他们害怕了,契丹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何况这个小国呢!”于是他派教练使拿着符节去告诉翻译人员说:“进入我们的国境,如果有丝毫不如法的地方,我就要斩杀你。拿着军令状回来(复命)。”使者也一向听说他的威名,到达后就在庭院下罗列而拜,他命令(使者)坐在两廊(并)给他们提供饮食,护送他们出境,没有一个人喧哗闹事。起初,州郡用酒相互馈赠,按惯例都是官员私自留下,但这在法令上是不允许的。他把酒送给贫苦的游子,然后又说:“这也是私留啊。”就用自家的财物来偿还。并且上书弹劾自己,不停地请求离职。因此,他被调任为西京分司。

  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仕至太常少卿,赠工部侍郎。娶程氏。子四人:忱,今为度支郎中;恪,卒于滑州推宫;恂,今为大理寺丞;慥,未仕。公善著书,尤长于《易》,有集十卷,《制器尚象论》十二篇,《辨钩隐图》五十四篇。

不久,他退休去世,享年六十四岁,官至太常少卿,追赠工部侍郎。他的妻子是程氏。他有四个儿子:长子名忱,现任度支郎中;次子名恪,在滑州推官任上去世;三子名恂,现任大理寺丞;幼子名慥,尚未入仕。他擅长著书立说,尤其在《易经》方面有深厚造诣,著有文集十卷,《制器尚象论》十二篇,《辨钩隐图》五十四篇。

  为人清劲寡欲。长不逾中人,面瘦黑。目光如冰,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贵人,皆严惮之。见义勇发,不计祸福,必极其志而后已。所至奸民猾吏,易心改行,不改者必诛,然实出于仁恕,故严而不残。以教学养士为急,轻财好施,笃于恩义。少与蜀人宋辅游,辅卒于京师,母老子少,公养其母终身,而以女妻其孤端平,使与诸子游学,卒与忱同登进士第。当荫补子弟,辄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慥。

他为人清廉刚劲,欲望很少。身材不高,不超过一般人,面孔瘦削黝黑。眼神冷峻如冰,平生从不给人好脸色看,无论是王公贵人,都对他感到敬畏。他见到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考虑个人的祸福,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才罢休。所到之处,奸邪之民和狡猾的官吏,都改变心思和行为,不改变的就一定会被诛杀,但这实际上是出于他的仁爱宽恕之心,所以他虽然严厉但并不残忍。他把教书育人、培养人才作为当务之急,轻视钱财,乐于施舍,对恩义非常忠厚。他年轻时与蜀人宋辅交游,宋辅在京师去世,留下年老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他赡养宋辅的母亲直到终老,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宋辅的孤儿端平,让他和自己的几个儿子一起游学,最后端平和他的长子忱一同考中进士。当朝廷恩荫补官给子弟时,他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族人,最终也没有轮到他的儿子慥。

  公于轼之先君子,为丈人行。而轼官于风翔,实从公二年。方是时,年少气盛,愚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言色,已而悔之。窃尝以为古之遗直,而恨其不甚用,无大功名,独当时士大夫能言其所为。公没十有四年,故人长老日以衰少,恐遂就湮没,欲私记其行事,而恨不能详,得范景仁所为公墓志,又以所闻见补之,为公传。轼平生不为行状墓碑,而独为此文,后有君子得以考览焉。

他对于我苏轼的先父来说,是长辈的行列。而我在凤翔任职时,实际上跟随了他两年。在那时候,我年轻气盛,愚蠢又不懂事,多次与他争论,甚至言辞和脸色上都表现出来,过后又感到后悔。我私下里曾经认为他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正直之人,却遗憾他没有被充分重用,没有建立大的功名,只有当时的士大夫能够谈论他的所作所为。他去世已经十四年了,老朋友和年长者一天天地减少,我恐怕他的事迹最终会被湮没,想要私下里记录下他的行事,却又遗憾不能详尽。后来得到了范景仁为他写的墓志铭,我又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和见到的来补充它,为他写了这篇传记。我苏轼平生不写行状和墓碑文,却唯独写了这篇文章,希望将来的君子能够阅读并了解它。

  赞曰:闻之诸公长者,陈公弼面目严冷,语言确讱rèn,好面折人。士大夫相与燕游,闻公弼至,则语笑寡味,饮酒不乐,坐人稍稍引去。其天资如此。然所立有绝人者。谏大夫郑昌有言:“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淮南王谋反,论公孙丞相若发蒙耳,所惮独汲黯。使公弼端委立于朝,其威折冲于千里之外矣。

赞语说:听各位年长有德之人说,陈公弼面容严肃冷酷,说话确切直率,喜欢当面指责别人。士大夫们相互宴饮游玩,一听说陈公弼来了,就言谈笑语变得索然无味,饮酒也不快乐了,在座的人渐渐地都离去了。他的天性就是这样。然而他的立身行事却有超越常人的地方。谏大夫郑昌曾经说过:“山中有猛兽,藜藿野草因它而不被采摘。”淮南王谋反时,谈及公孙丞相就像揭开蒙布一样容易对付,唯独忌惮汲黯。如果让陈公弼穿着礼服恭敬地站在朝廷上,他的威严就能使千里之外的敌人折服。

读后诗曰:

陈公威赫震朝堂,冷面直言人尽伤。

猛兽在山皆避让,英名闻世敌心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9,366评论 6 50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3,521评论 3 39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5,689评论 0 35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925评论 1 29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942评论 6 39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727评论 1 30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447评论 3 42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349评论 0 27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820评论 1 31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990评论 3 33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0,127评论 1 35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812评论 5 34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471评论 3 3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17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142评论 1 27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8,388评论 3 3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5,066评论 2 35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